黄玥: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工作室主任

  2015年,中央主要新闻网站的594名记者获颁新闻记者证,成为首批“持证上岗”的网媒记者。我十分荣幸成为其中一员。

  那一年,有了记者“身份”的我,正式成为“学习进行时”专栏负责人,由此开启了一段网媒记者蜕变、进阶之路。

  “学习进行时”是新华社新华网宣传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主要平台。今年,专栏荣获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名专栏”称号,全体主创人员莫不感到欢欣鼓舞。

  回顾近两年的创业历程,最大的感悟是坚持融合理念、立足原创、全媒延伸的重要性,从而用深刻的理论见地和前沿的报道形式,建设权威、大众的“学习”平台,构筑政策供给与网友需求之间的通道,满足多层次受众的“学习”需求。

  而在这难忘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网媒记者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能写深度解读:全面、权威、深入、生动地宣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专栏的首要之务。作为网媒记者,我充分意识到把握主题报道“时度效”的意义,不仅要辩证看待“时”,全面把握“度”,还要立体释放“效”。学会运用系统化思维、系统化设计、系统化阐释能力,使解读在立意上高人一筹、阐释上深人一层,以及确保稿件的逻辑性、系列性,使深度解读成为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一方法论,让网媒记者纵深拓展了“解读”的边界。

  能做创意产品: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的报道要抓住分众传播的特点,在内容生产和分发渠道上做好融合创新。近两年来,“学习进行时”专栏以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加大音视频、动新闻等可视化报道创作力度,贴近广大网友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不管是大数据分析轻应用产品《猜猜看!习近平2016年讲话第一高频词》、微视频《决战》《赶考》,还是创意三维水墨视频《大棋局》,从选题立意到形态突破,一次次创意集结,汇聚成专栏创新融媒体报道的一次次成功尝试。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大背景下,网媒记者发挥独特的优势,释放闪光的能量,为媒体融合作出“听得到、看得见”的贡献。

  能搞运营推广:网络专栏的运作,需要互联网化、品牌化、平台化的运营思维。从开设微信公号、开拓政务部门合作栏目到出版发行书籍等,“学习进行时”专栏的记者也当起了运营推广专员,眼看着微信公号粉丝不断上涨,合作栏目渐有起色,《学习进行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学习进行时——治国理政“大棋局”》两本书籍陆续发行,“学习进行时”的影响力和议价能力得以提高。我们深感只有打通内容到交易的通道,让优质的原创产品更有价值,让价值有增长,才会有生命力。

  由此看来,网媒记者不仅懂内容,还懂产品和运营,小个体发挥着大杠杆作用,释放着大能量,实在大有可为。(文/黄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