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海市民在嘉定区科博会一楼展台参观。图/本刊记者 马冉冉 摄

  “你叫了多少次外卖,就可能有多少个人知道了你的电话和地址”,大数据时代出现了不少涉及个人信息买卖、诈骗、绑架、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网络安全法出台后,对企业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四部门联合,对十款网络产品和服务的隐私条款内容等进行综合评判,9月24日,恰逢网络安全宣传周“个人信息保护日”,这份“成绩单”正式面世,十家企业在北京联合签署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当日,由全国总工会发起的个人信息保护宣传“12351”计划也在上海启动。

  近期不少网友发现,自己手机里安装的支付宝、微信、微博等App集中推出了一批更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更新对隐私条款要求网友重新阅读确认。这正是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组织评审十大常用网络产品隐私条款的“成绩单”。首批参与测评的网络产品,包括京东商城、航旅纵横、滴滴出行、携程网、淘宝网、高德地图、新浪微博、支付宝、腾讯微信、百度地图等十款常用的网络产品。此次评审方案主要依据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国家标准,目标是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隐私条款。蚂蚁金服公关负责人戴敦峰介绍,更新后的《隐私权政策》展现形式可扩展收缩,点击目录可以跳转到具体条款,易于用户获取和阅读;表述语言也更加通俗易懂,对关键词例如敏感信息等专门做了解释。

  在9月24日举办的上海主会场活动中,全国总工会网络工作部副部长彭恒军介绍说,“12351”计划启动后,全国各地将有1000个基层工会组织、2万名网络安全宣传员,走进3000家企业,面向50万名职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宣传。这些宣传活动和宣传内容,将通过线下线上的多次传播,直接覆盖至少1亿名职工网民。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副巡视员李爱东在讲话中表示,网络运营者要加强行业自律,管理部门也要做好所掌握的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决不能利用个人信息谋取利益。此外,要发挥好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平台作用,通过开展网络安全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活动,以主题宣传、知识竞赛、公益活动、技能培训、实际体验等多种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夯实个人信息保护的群众基础,使广大网民能够更好地享有网络带来的红利。

  除上海主会场,各地也在个人信息保护日展开相关活动。不随意扫描二维码、见免费热点不随便连接、不随手乱扔快递单,在四川内江,市民学到了不少防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妙招;在黑龙江哈尔滨,40余家网络安全企业签订公约;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主题日活动,通过向同学们发放宣传资料、专家讲座、知识抢答和展板展示等方式,宣传网络安全知识……(文/记者 刘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