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网民的素养提升不是一个网站、一个平台唱独角戏,需要全社会鼎力支持、齐心协力。

    9月19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指导,上海市委网信办主办,东方网、上海网络文化协会承办的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网民网络素养 共建清朗网络空间”分论坛在上海举办。图/本刊记者 潘树琼 摄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破坏了正常的网络空间秩序。如何在便捷与挑战并存的网络空间提升网民素养,防范风险于未然,是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之一。

  9月19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指导,上海市委网信办主办,东方网、上海网络文化协会承办的2017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网民网络素养 共建清朗网络空间”分论坛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旨在探讨深入开展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网络社会各方主体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局长章勋宏在讲话中强调,提升网民网络素养是强化国家网络安全保障的必然要求,要把握广泛性,着力构建面向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人群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不断扩展网络素养教育覆盖面;要把握前沿性,不断丰富网络素养教育内涵,引导网民有效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要把握实践性,对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引导网民在实践中锻炼网络素养,在行动中争做中国好网民;要把握系统性,政府、专家学者、互联网企业、网络社会组织及广大网民各负其责,不断强化网络素养教育工作合力。

  上海市委网信办主任姜迅指出,网民的素质和行为对网络社会的运行秩序、网络社会问题的产生和网络社会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影响,让每位好公民成为好网民对于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促进网络空间清朗尤为重要。下一步,上海将继续推动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向纵深发展,带动更多网民积极参与清朗网络空间建设,捍卫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生态。

    提升网络素养,核心是用户

  结合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近期开展的相关活动,通过分析此前进行的网络社会评议调查结果,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李欲晓指出,目前的网络安全形势相对比较严峻,下一步要从提升网民素养着手,提升整体的网络安全水平。作为在网络空间提供网络服务和网络安全保障的各类主体、参与者、专家学者、企业界都需要共同思考,我们要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培育什么样的网民素养?

  会上,多位与会者就提升网民素养发表了观点。与会者一致认为,在这样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算法时代”,除了“工具理性”,更需“价值理性”。平台只是工具,在培育网民的网络素养过程中,必须强调用户的主体地位,共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表示,通过智能化的算法推送内容,已经成为新闻网站的一种工作方法。网络环境净化的核心还是用户,无论是生产者、平台方还是利益相关方都是以用户为中心。因此在网络素养的培养上也要强调用户的主体地位和用户的价值判断,通过对数据的判断和反应,以及对平台、生产者以及其他方面的反作用,来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

  共青团中央网络宣传部副部长张新钢细致介绍了包括打造共青团网络宣传平台矩阵、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行动、推进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和开展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

  作为地方网信办代表,北京网信办网络文化处负责人刘晓红围绕以“文”化人、用“网”融网,分享了北京市网信办在培育“中国好网民”、提升网民网络素养方面的具体做法,包括开展好网民“北京实践”,聚焦“二次元”群体聚集平台,拓展培育网络培育素养途径等实践经验。

  而作为普通网民代表,社会志愿者团队“妈妈评审团”成员杨璐认为,在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中,家长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她从自身经验出发,谈到了如何教会孩子使用各种网络软件的同时保护自己免受网上的不良侵害。

    净化网络空间,合力促清朗

  合力,成为此次分论坛上与会者口中的高频词汇。阿里巴巴首席风险官刘振飞认为,互联网网络素养的提升不是靠一个平台,而是靠所有平台一起,好的行为、好的规范大家都去做好,整个网络空间才会越来越清朗。所以平台方确实有很大的社会责任要承担,而且应该有能力去做。

  千龙网总裁、总编辑黄庭满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认为网络素养提升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协同性的工程,需要网民个体自身、家庭、学校、现实社会环境以及网络空间的建设力量,包括运营商、技术商、内容提供商等各方力量,形成“五位一体”的提升系统。

  这一观点得到了中国网总编辑助理郑文华的赞同,他以中国好网民平台建设为例,指出平台建设不是一个网站、一个平台唱独角戏,需要全社会鼎力支持、齐心协力。一剑易折,十剑难折,中国好网民就是要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让网络空间清朗,建设网络文明生态。

  提升网民的网络素养,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肖铁岩建议从五个方面着手,共同协作,形成合力:一是网民个人;二是家庭;三是学校;四是社会;五是政府。同时,肖铁岩重点强调了学校的作用:第一,学校可以全覆盖;第二,学生听老师的话;第三,学校的教育管用。(文 / 本刊记者 白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