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网信普法进校园”活动对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的网络行为、培育合格的新一代数字公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建设意义。

  吴沈括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暨法学院副教授、硕导,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

  2017年9月14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全国“网信普法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全国校园网信普法大课堂”在清华大学举行。在当前校园网络攻击频发、网络风险激增的时代背景下,“网信普法进校园”这一活动对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的网络行为、培育合格的新一代数字公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建设意义。

宣传普及网络安全法治成果

切实贯彻网络安全法治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在网络强国战略指导思想指引下,我国围绕解决互联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网信法律制度建设,相继出台施行《网络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为全面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保障我国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网信普法进校园”活动在我国网络安全法治实践与青年学子之间搭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平台,将校园作为网信普法宣传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进行体系化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一方面有助于展示网信领域法治实践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高校师生对网信法律制度的了解,并以此为重要抓手,切实推进我国网络安全法治规范的贯彻实施。

  营造校园网络安全法治氛围

提升学子网络安全法治意识

  “网信普法进校园”活动所面向的群体——青年学子,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公民,是网络生态的重要主体,也是未来推动信息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校园网络安全法治氛围的形成,对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以“网信普法进校园”活动为契机,通过向青年学生普及网络法治观念及网络安全法治规范,着力营造校园网络安全法治氛围,帮助提升学子网络安全法治意识,能够有效地引导高校学生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并进一步维护网络秩序,传播法治理念,确保互联网生态走在法治的健康轨道上。

  顺应全球网络安全教育潮流

培育网络安全国际化生力军  

  从全球范围来看,网络安全教育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例如,联合国今年正式启动的“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教育计划”(E4J项目),正是致力于通过青年教育提升主体的安全与法治认知水平,从而为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治理提供长远、必要的软环境。  基于网络开放、互联的特性,我国的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在依循《网络安全法》指导的同时,必然需要放眼全球,广泛借鉴网络安全教育优秀成果。在国际化图景下,通过“网信普法进校园”活动对青年学子进行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既顺应了全球网络安全教育的发展潮流,同时也有助于培育他们成为网络安全治理国际化进程中的生力军。(吴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