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凌晨1点16分03秒,119接警平台接到松岗燕川塘尾小区一处住宅的火情警报。1点16分07秒,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通知燕川微型消防站出警,1点43分29秒,燕川微型消防站完成灭火救援,结束火警。

  在深圳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参加“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的记者编辑,观看到联合应急指挥平台对于这场火情接警、出警、救援、火警解除、信息反馈的全记录。

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的“联合应急指挥平台”上,工作人员展示灭火调度地图。中国网信网陈舞阳 摄

  这样的工作场景,每天都在宝安区真实发生着。管控指挥中心的“联合应急指挥平台”上,轻轻一按鼠标就可以调出宝安社会治安、防洪防涝、平安校园、交通运行的数据和实时监控视频,城市就像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隐患无处遁形。

  像许多处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大城市一样,几年前的宝安也曾备受“城市病”困扰:人口流动性大,管理服务力量不足;行政审批任务量大,政务服务人员数量有限;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普遍存在……2015年10月,宝安把目光对准了“智慧城市”建设,开始寻求破解城市治理困局的新路径。

  创新思路——提出“制度+科技+责任”方法论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宝安是全市的行政大区、人口大区、经济大区和产业大区,各个部门都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从最初规划开始,宝安便本着“360度全覆盖”的思路,把城市的各种问题、需求进行整合,提出了“制度+科技+责任”的方法论,以此作为“智慧宝安”建设的思路统领——用制度规范运行机制,用科技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把责任层层压实、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工作有序、严谨、可控、高效运行。

  基于“制度+科技+责任”这一创新理念,宝安构建起了“智慧宝安”的运作机制和应用体系,逐步搭建起了“智慧宝安”的骨骼与脉络。

  构建智慧体系——武装“头脑”,“手脚”并用

  思路已有,装备上阵。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宝安构建了“一中心,四平台”应用体系框架。“一中心”即大数据资源中心,“四平台”即智慧政务平台、智慧管理平台、智慧服务平台和智慧产业平台。大数据资源中心汇集整合了全区各部门的信息数据,科学分析、高效应用,成为“智慧宝安”的核心大脑,指挥着四个平台“手脚并用”,发挥治理功效。

智慧宝安大数据资源中心的“数据集成”功能,实现道路交通、防洪防涝、校园安全、医疗卫生等视频数据全接入。中国网信网陈舞阳 摄

  在“一中心,四平台”体系下,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作为其中一环应运而生,按照“数据集成中心、运行监测中心、分拨处置中心、指挥协同中心和应用评价中心”五大职能开展工作。每个部门的每名工作人员均形成了“人事合一、事人捆绑”的责任闭环,实现了巡查、分拨、执法的全过程数字化记录、全痕迹电子化跟踪、全流程信息化查办,宝安的智慧管控格局就此形成。

智慧宝安管控指挥中心的值班人员在实时监测平台系统。中国网信网 陈舞阳 摄

  2015年底,中央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宝安顺应时代趋势,结合区情实际,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搭建起精细智能的城区综合管理体系、集约高效的电子政务体系、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体系、蓬勃发展的智慧产业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宝安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秉承着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以提升民生服务和城市治理能力为核心,推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的深度融合、迭代演进,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智慧社会提供了精彩样板。(中国网信网 陈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