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的数据,单独看,每个都很微小,但当它们聚集起来,就能释放大数据的无穷魅力。

  几年前还是普通人工流水线的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乘“云”而上打造了订单大数据、研发大数据、企业资源大数据、供应链大数据、原材料大数据、产品物流大数据的完整大数据链,形成独具特色的贵阳海信大数据+智能制造,产能从2013年的86万台增至2016年的150万台,人均效率提升108%。

  近年来,贵州省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从全领域、全社会、全维度等各环节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驱动实体经济生产技术更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供给革新,更推动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化。

  为了让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加有效,引导企业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贵州省邀请西门子、SAP、思科、阿里、华为、航天云网等全球111家大数据企业,组成“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服务队”,制订了《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2017年行动计划服务队解决方案名单及应用建议》。

  截至目前,“服务队”已经为贵州省提供了318个典型解决方案,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涉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企业信息化、金融与营销、云平台与服务、数据处理与应用、网络与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中,在企业智能化改造、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形成解决方案117个,帮助企业从计划排期、生产协同、设备管理、资源整合、质量优化、决策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大数据融合应用。

  贵州航天电器公司就是通过这样的解决方案,运用“多品种、小批量”柔性智能生产模式,使一条生产线制造超过1万种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元器件,大大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去年在员工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公司销售收入增长20.4%,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交付周期缩短30%以上。

  近三年来,贵州省两化融合指数平均每年上升2个台阶,全国排名上升6位,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40.5%,提高了4.8个百分点;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23.4%,提高了3.4个百分点。

  此外,还建设了全国首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标评估体系,组织所有纳入贵州省统计基本名录库的企业开展融合发展水平、价值成效、特征模式、发展趋势的评估诊断。已完成评估企业13390家,占统计基本名录库企业的85.9%,其中工业企业5665家、农业企业437家、服务业企业6376家。

  依托该体系,贵州省将企业融合水平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目前,贵州省62.1%的企业处于起步建设的融合初级阶段,32.5%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的融合中级阶段,5.4%的企业进入集成提升的融合高级阶段。预计到2018年底,贵州省处于融合中级阶段的企业占比可提升到40%,处于融合高级阶段的企业占比可提升到6.5%,实体经济整体融合水平由初级加速向中级迈进。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已培育建成10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工业领域2个、农业领域4个、旅游领域2个、电子商务领域1个、金融领域1个,形成了较强的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公共服务能力。

  记者从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获悉,贵州省将加快完善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撑体系,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行动,着力实施一批深度融合项目,突破一批融合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融合应用产品,推广一批融合解决方案,编制一批融合标准规范,建设一批融合服务平台,引进一批融合服务商,催生一批融合新兴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