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9月26日拍摄的焦裕禄纪念馆,记者编辑们认真听讲解员讲述焦裕禄的一生。中国网信网 余甜甜摄

  “喜迎十九大 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2017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于9月25日到29日举行。短短5天,活动深入郑州市新密县、中牟县、开封市兰考县、商丘市虞城县和濮阳市范县的基层一线,累计行程上千公里。活动期间,各媒体开设专题专栏50多个,编发各类原创新闻稿件300余篇,原创话题微博400余条,相关报道累计转载量达10万余篇次,微博话题#喜迎十九大•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阅读总量达1300万人次,稿件总阅读量超过3000万人次。一路上,记者编辑们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展示河南省扶贫工作新成就、新变化,共同绘制着一幅灿烂夺目的中原新画卷。

    栉风沐雨 不畏险阻 用行动致敬“焦裕禄”

  走进焦裕禄纪念馆,一座高大伟岸的焦裕禄雕像赫然伫立在大厅中央。记者编辑们仰望着焦裕禄的雕像,认真听着讲解员讲述着他的一生。

  焦裕禄是贫苦农民出身,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2月,调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奋力改变贫苦面貌。他不畏艰险、强忍病痛,亲率调查队,迎沙尘、查风口、冒风雨、探水流、尝土壤、辨盐碱,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带领全县人民与风沙、盐碱、内涝“三害”顽强斗争,直至病逝。

  从焦裕禄纪念馆,到兰考脱贫攻坚馆,记者编辑们重温焦裕禄的感人事迹,缅怀先辈,致敬忠魂,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发生的新变化。

  东方网记者王一茗心情很不平静,她说,正是因为多年前观看电影《焦裕禄》时被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所深深打动,焦裕禄精神犹如一座丰碑巍巍矗立在她心中,也是从那时起,她决心要入党,最终如愿以偿。“今天,我们不光要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王一茗说。

  “焦裕禄精神就像一面可以让我们看见自己的镜子。就采访这件事来说,虽然不像县委书记那般责任重大,但是在调查中所需要的认真与细致却丝毫不比焦书记治理‘三害’时少。”河南电视台记者侯盛楠感慨道:“焦书记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句话同样可以用到我们新闻采访工作中。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每位记者编辑抓到的细节可能都会不同,但这都是建立在自己亲身感受和采访基础上的。如果单纯复制别人的文稿,一定不可能有精彩的内容呈现给受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几日,中原大地时而瓢泼大雨,时而烈日当空,采访点分散,且路途遥远,但这些都未能阻止记者编辑们前行的步伐。摄影记者风雨无阻抓拍人物镜头,文字记者不顾舟车劳顿前往采访点挖掘素材,期间无一人抱怨,记者编辑们始终牢记责任与担当,用行动致敬“焦裕禄”。

    扎根基层 不负使命 用心记录贫困群众“获得感”

  此次活动记者编辑们深入扶贫一线采访当地干部、群众,俯下身,沉下心,不辱使命,写出一篇篇有温度、有深度的好文章,《五虎沟村老赵“变身计”:工棚换成小洋楼 年底带父母走出大山看海去》、《兰考爱心超市:创新扶贫模式 传递丝丝温暖》、《养蚕脱贫后,他也成了“扶贫人”》等优秀稿件被多家媒体转载。

  “密二花”故里从守着金山银山发愁到主动作为的脱贫之变,放弃“铁饭碗”毅然回乡创业扶贫的新时代“花木兰”,“爱心超市”让贫困户靠劳动说话有尊严地接受救助……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全国媒体读懂河南,也让东方今报记者朱耒刚备受震撼。他说,“走近一个人,才能了解一个人。聆听脱贫户的心声,端详他们喜悦的笑脸,才能真实感受河南的脱贫新变化。这个活动向全国展示了河南,很好。”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政府为贫困户解决了住房困难的问题。原来住在山沟里因为要照顾孩子,没办法去城里打工的母亲,搬迁之后能够去离家近的工厂打工,补贴家用;过去要去两公里外的学校上学的孩子,在搬迁之后能够在近一些的学校上学。很多贫困户从破旧的老房子搬到新家之后,生活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中国网记者刘梦雅说。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编辑们扎根基层一线,看河南扶贫新变化,用心记录着贫困群众一点一滴的“获得感”,而这一股股涓涓细流,也最终汇聚成了汪洋大海,为这幅中原新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捏住“牛鼻子” 广泛传播精准扶贫“新路子”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引领中华风气之先超3000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但河南亦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河南省扶贫办副主任李长法在启动仪式上说:“河南新时期有53个贫困县,其中国定贫困县38个、省定贫困县15个。目前,全省仍有4397个贫困村、317万农村贫困人口。”

  参与此次采访活动的记者编辑们,结合实际,捏住“牛鼻子”,全媒体、多终端地传播河南精准扶贫“新路子”。

  中牟县万邦千禾农场打造综合园区,吸纳周边贫困户351人就业;东于楼村嘉琦服装加工厂真正实现“一人工作全家脱贫”,而“人性化管理”不仅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还配备儿童乐园,解决贫困妇女后顾之忧;范县创新思路,解决张庄乡迁安社区搬迁户就医、就学等需求,让搬迁户实现“居无所忧”……综合园区转移就业、扶贫车间“人性化管理”、村民搬迁“居无所忧”等等,这些都是河南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转、扶、搬、保、救”中的重点篇章,也是记者编辑们报道的重点方向。

  “昔日印象中的农村如今发生很大的变化,在扶贫攻坚战中各地因地制宜,通过易地搬迁、产业带动等措施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特别是虞城县产业扶贫,将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通过发展小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现如今已逐步探索一条以‘小车间+贫困户+大市场’的模式,初步走出了一条以转移就业扶贫为主攻方向,多种扶贫措施并举的‘造血式’脱贫攻坚新路子。”5天活动走下来,光明网记者江兵这样说道。

  此次河南行,记者编辑们不仅深受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不畏风雨,勇敢前行,还深入基层挖掘贫困群众“获得感”,积极传播河南精准扶贫新良方,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期的媒体人,更要不辱使命,用手中的笔与镜头讲好河南故事,让这幅中原新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网信网 余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