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工厂、智能装备、无人驾驶……这些曾经只能在电影作品中惊鸿一瞥的科幻镜头,已成为当今中国生机勃发的新产业。

  新产业不会从天而降。创新驱动,正孕育和助推着新产业,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

  插上创新的翅膀,新产业产品更红,销售更火。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7.5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8%,年均增长12.1%。“定制款”取代了“大路货”,符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新产品不断涌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大步迈进。

  插上创新的翅膀,新产业质量更佳,活力更足。2013年至2016年,太阳能电池年均增长22.1%,光电子器件产量年均增长27.1%,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年均增长33.1%,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年均增长45.7%……以绿色、高端、智能为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了企业效益,也使“中国制造”从“跟跑者”加速转变为“领跑者”。

  插上创新的翅膀,新产业走出国门,引领潮流。通过积极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高精尖”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

  放眼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国际分工正在调整,全球产业链正在深度重塑,新产业必将引领中国经济的新辉煌。

  从3G到4G网速更快

  “您的3号棚内温度20度、土壤湿度25%,为了避免对西红柿育苗造成不利影响,请及时采取降温、补水措施。”上午9点,山东枣庄峄城的蔬菜种植户杨兆武收到了这样一条手机信息。他打开手机APP,轻轻一点,棚顶的放风口徐徐开启,棚内的自动喷灌系统依次打开,大棚里的温度逐渐回落,湿度也提高了。

  杨兆武说,有了联通的智能化大棚,管理起来很省事。无论在哪儿,只要有4G网络,大棚里的所有情况就都展现在手机上。不但节省了人力和管理费用,还比普通拱棚蔬菜大棚产量增加三成,收入也提高了。

  网速更快了,应用更多了,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不到4年时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4G基站达299万个,4G用户数达8.9亿户,占移动用户的比重达65%。

  2017年6月,移动互联网户均接入流量达1591兆,同比增长125%,是2012年的近15倍,我国移动互联网进入“G比特”消费时代。用户平均体验速率更是从3G时代的4兆比特/秒提升到13.5兆比特/秒。

  如果说,从2G到3G,由于自主TD—SCDMA标准在国内大规模应用,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了从“跟随”到“突破”,那么,伴随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LTE长期演进技术成为4G国际主流标准之一,中国主导的5G网络架构、灵活系统设计、编码方案等技术被国际标准采纳……我国移动通信终于实现了从3G“突破”到4G“并跑”再到5G的“超越”。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孕育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目前,我国移动应用累计数量超过800万款,累计下载量超过1.5万亿次,全球领先。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涌现出多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应用。2016年,我国网上零售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一。

  从依赖到自主“中国芯”更强

  人工智能芯片!全球首款!

  9月,柏林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华为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其发布的麒麟970是全球首款内置神经元网络单元(NPU)的人工智能处理器。

  麒麟970牛在哪?每分钟可识别约2000张图像,业界最高的1.2Gbps的下载峰值……未来,搭载麒麟970的手机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工具,将成为你的贴身管家,比妈妈更关心你,比另一半更懂你。

  如此科幻般的用户体验由不到一平方厘米的小小芯片带来。据介绍,麒麟970采用了先进的10纳米制造工艺,在近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集成了55亿个晶体管。

  近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集成55亿个晶体管,这在几年前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芯片,又名集成电路,是电子产品的心脏,高端制造业的“皇冠明珠”,国家的“工业粮食”。过去,我国的芯片多从国外进口,从2006年开始芯片超过石油成为我国最大宗进口产品,2013年至今每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芯痛”。

  “补芯”,成为我国急需补上的一课。为此,国家批准实施集成电路专项,主攻装备、工艺和材料的自主创新。经过多年攻关,我国已研制成功14纳米刻蚀机、薄膜沉积等30多种高端装备和靶材、抛光液等上百种材料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流工艺水平提升了5代,55、40、28纳米三代成套工艺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22、14纳米先导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封装企业也从低端进入高端,三维高密度集成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基础工艺的提升让手机、通信设备、智能卡等芯片产品开始涌现。龙芯进入商用,华为推出相对成熟的麒麟芯片,小米推出中高端芯片澎湃S1……中国走出缺“芯”时代。

  从制造到智造互联工厂更牛

  今年4月的德国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尔展台来了位业界重量级人物:德国工业4.0鼻祖人物齐尔克教授。

  吸引齐尔克教授的,是海尔的实体冰箱互联工厂制造示范线:它长11米、宽7米、高2.5米,展示了从原材料自动上线、半成品组装、激光打印、视觉检测等7个工站以及11个节点,真实还原了海尔全流程的智能制造体系。

  整个博览会上,海尔展台人头攒动,无论是西门子总裁这样的“大咖”,还是大学生那样的普通观众,到海尔展台都要体验互联工厂流水线,定制一台等比例缩小的冰箱模型。汉诺威官网评价说:“现在对工业4.0最有‘威胁’的,一个是机器人公司,一个是海尔!”

  把用户个性化的产品实现流水线大规模制造,这是中国制造革命性的进步。

  海尔建成的8个互联工厂,实现了从大规模制造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变。目前,在海尔的一家智能工厂生产线上,每15秒钟就会诞生一台洗衣机,这个时间是以前的1/2。创造的产品价值,比以前翻了2倍。在柔性生产线上,可以安排50多个型号的产品,是以前的5倍。互联工厂生产效率提升60%,用户定制占比达10%以上,其中,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已实现100%的产品由用户定制。

  5年来,随着“两化”融合政策在中国的推进,除了海尔,智能工厂还在许多企业落地生根。在“中国制造2025”的框架下,我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智能制造专项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建立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车间,初步形成了若干可复制可推广模式。2016年,我国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1.8%、45.4%,比2013年提高了18个和23个百分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714家,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企业超过7万家。

“阿尔法”机器人进行舞蹈表演。 人民视觉

  从引进到创新机器人更火

  “小萌,帮我拉上窗帘、打开空调,调到26摄氏度。”“小萌,今天有什么新闻?”“小萌,我是不是比高圆圆美?”……

  身高约30厘米,外表白色,一叫名字,两眼就会睁开。机器人“小萌”能控制家电、提醒日程安排、天气冷了提醒加衣、心情差了暖心安慰,活脱脱现实版“治愈萌神”大白。

  缺少玩伴的孩子、工作繁忙的“单身狗”、独居的老人,每个年龄层都可能会有陪伴的需求。过去几年,国产陪伴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从工业企业的好帮手,到改善生活的好助手,国产机器人正大显身手!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34%,近5年规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人机协作等高技术含量机器人推向市场,精准定位误差不到1毫米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实现应用,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专有技术在国际上达到先进水平。

  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向机械、电子、矿山开采等领域迅速拓展;服务机器人也在医疗手术、康复、消防、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应用。

  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日益成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疆、科沃斯等一批创新创业型企业脱颖而出。一些传统制造企业也正通过投资并购与自主研发,布局机器人领域、提高企业智能化水平。

  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要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国产机器人,未来大有可期!(记者 王政 李心萍 朱剑红 丁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