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图 在北京亦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小朋友和机器人互动。记者 赵晶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古老而又现代的北京在向全世界展现开放、奋进的同时,也经历着属于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深刻转型。北京按照“四个中心”的定位,坚决卸下“大而全”的包袱,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一个更高品质的全新首都正呈现在世界面前。

刚刚过去的5年,是北京历史上非常重要的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北京考察调研,明确了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紧紧把握城市新定位,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如何建设首都”这一时代命题,调整发展思路,城市发展实现深刻转型。古老又现代的北京,正舒展俊秀挺拔的骨骼,用不断积累的“小惊喜”,迎接每天新升的朝阳。

卸下“包袱”,减量发展

位于北京丰台的丽泽长途汽车站日前送走了最后一班车。从7月25日24时启动疏解,到7月31日零时全面关停,所有客运线路迁移到新发地客运站。腾退后,原址将纳入丽泽金融商务区整体规划,留白增绿。

丽泽桥边这块土地的变迁,正是北京积极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个缩影。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北京在“疏”字上持续用力,控增量疏存量,推动功能疏解不断向纵深发展。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减量发展,对今后5年不提经济增长指标。这是“松绑”,引导人们不要纠结于量的扩张,而是立足于质的提高。

卸下“大而全”包袱的北京,正以越来越少的人口增量、越来越少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少的能源消耗支撑经济增长,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5年来,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1729亿元,相当于1996年全年的经济总量。消费主导型经济特征更加突出。首都经济在平稳增长中实现了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北京常住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56.7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2.4万人,2016年城六区常住人口首次出现由增到减的拐点。

培育新动能,舍弃“白菜帮”

摆脱既有发展路径的依赖,新动能从何而来?舍弃“白菜帮”,专心做好“白菜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诺基亚、三洋走了,拥有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奔驰项目来了;住友化工、GE航卫走了,制药巨头拜耳不断将一类新药生产投放到这里;京东方新产品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中芯国际的芯片生产国际瞩目,北汽集团建设新能源汽车总部和研发中心,创新企业挑起大梁。

“舍”成为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契机,北京集中精力打造“四个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打造北京发展新高地。经过数年努力,“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三城一区”崛起创新新高地,成为北京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北京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16年达5.94%,位居全国首位,科技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在我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219项技术中,北京占55.7%。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化学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高温铁基超导等一批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治理“城市病”,打造宜居之都

南北长街街道居住着近500户居民,由于东邻故宫,西邻中南海,1600米的长街上没有一家服务周边居民生活的菜店。7月31日,位于北长街82号的“迷你”便民菜店正式开张,虽然只有40平方米,但覆盖蔬菜、水果、鲜肉、蛋奶、粮油、副食等400多个单品,足以满足附近居民的基本需求。

今年上半年,北京打响了治理“大城市病”的攻坚战。疏解整治推到哪里,服务业提升跟到哪里。经过雷厉风行的疏解整治,过去杂乱无序的占道市场变身停车场、私搭乱建的违建拆除后改造为公园绿地、“开墙打洞”的小商铺封堵后建起了便民菜站……

萧太后河这条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曾被称为“牛奶河”。两岸小企业林立,乳白色的河水臭不可闻。2016年1月,萧太后河沿岸低级次产业疏解腾退工程启动。一年半来河道经疏浚、拓挖,截污治污和景观提升,水岸变“海绵”,成为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一条生态廊道。

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北京城市治理提级重效。5年来累计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1410.4亿元用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交通项目。全市燃煤电厂全部关停,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14.85%提高到2016年的26.8%,基本形成以“郊区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一道绿隔地区郊野公园、中心城休闲森林公园”为骨干的三级城市森林公园体系。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人群全覆盖,率先建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基本形成。(记者 杨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