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分钟》视频截图。图/本刊图片库

  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传播是一个双向过程,如何消除误解、建构与传播好国家形象?正所谓,“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

  从2015年5月推出第1期到2017年7月底的第118期,以“回应国际关切,传播中国声音”为己任的《中国3分钟》(“CHINA MOSAIC”)已走过两年的历程,其单期阅读量也从最初的十几万涨到现在的超千万,它的影响力如何炼成?用3分钟讲清一个故事,并且能够一期一期做下来,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好故事,五千年悠久的文明,40年的改革开放,砥砺前行的五年,那么多感人的故事需要讲,要怎么去讲我们还是费了一番脑筋的。”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是《中国3分钟》的总策划,也是栏目的王牌评论员,在接受《网络传播》专访时,他谈创作谈经验谈未来,谈如何用3分钟讲好中国故事。

  初衷讲好故事,栏目亲手打造

  在中国网总编辑办公室初见王晓辉,简单的白衬衫和银色金属框架眼镜,待人和善幽默,一时间竟无法将一个管理400多人的网站总编辑和一档有着千万流量的视频节目主持人联系在一起。 总编辑亲自担任视频栏目的主持人,这在新闻网站中并不多见,然而王晓辉却做到了,还做得很出色。

  “CHINA MOSAIC,意思就是中国的马赛克。每一个3分钟的小故事,就像一片片马赛克一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向世界、向读者、向观众呈现一个完整的中国形象。”作为栏目的总策划,聊起栏目开设的初衷,王晓辉谈兴极浓,“为什么要做《中国3分钟》呢?一是因为中国国力的提升。世界需要倾听中国的声音,中国也需要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二是因为新媒体的成长。新媒体为我们用最快捷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绝佳条件。”

  为何定位为“3分钟”?王晓辉解释道,3分钟最适合传播、适合随时随地观看,符合海外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短小精悍、随时互动的传播特点。

  在栏目的打造上,王晓辉更是亲力亲为。由于是口译出身,英文非常流利的他在栏目开设初期就身兼数职,既做撰稿人又做主持人。他经常在坐地铁时写稿,甚至开会前还在肯德基店里写稿。“我希望能够给年轻的编辑记者带个头,让他们看看50多岁的人还活跃在第一线工作。”王晓辉爽朗地笑道。

  当被问及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王晓辉说最关键的还是要用3分钟把一个话题说清楚,“不能拖泥带水,一定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交待背景,直接亮出观点,进入话题,得出结论走人。”

  成功树立品牌,积累丰富经验

  《回归20载 一国两制为香港插上双翼》上线72个小时,阅读量超过1100多万;《中国反腐决心不减 海外追逃再升级》被美国主流媒体转载……《中国3分钟》总阅读量已达2.27亿,视频总播放量超1695万,总互动量突破127万。

  “我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力。我们抓住热点话题、直面敏感话题,还是能够引起世界关注的。”王晓辉将栏目的创作经验总结为用英文、重时效、讲故事、成系列。尤其是成系列,“一期节目想出亮点很容易,但是想持久地做成系列很难。”在王晓辉看来,一档节目的影响力有限,把中国的文化、经济成系列地去讲述,才能树立品牌,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怎么去讲、怎么讲好?“要用一个个小切口去切入。”王晓辉以AlphaGo举例,“AlphaGo先打败李世石,后战胜柯洁,借此热点我们做了一期围棋的节目。黑白代表阴阳、圆子方盘代表天圆地方,361个交叉点代表农历的361天……这样就把中国的围棋介绍出去了。”

  讲故事的方法还要遵从媒体的传播规律,否则出发点再好,内容再好,对方不接受也没有办法。通过摸索,王晓辉将节目放到每周五下午3点到5点播出。“如果我们选择上午8点钟,东南亚国家的人可能还没有起床,欧美国家的人马上就要入睡,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段。”

  王晓辉介绍,每期栏目都有很大的互动量,今年的5、6两个月跟2016年同期相比,互动率增长了17倍,而且不仅是互动人数的增长,还有了更多的评论留言。

  不断追求创新,探索传播规律

  7月18日,在《中国3分钟》对外传播研讨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表示,中国网做出了一档有影响力的节目,希望能不断提高节目质量,积极探索网络对外传播规律。他总结《中国3分钟》有三条工作经验值得借鉴——“有心去做”“有话可说”“有人能干”。

  “这是中宣部领导的肯定,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我们会把这个节目做得更好。”王晓辉表示,中国的对外传播是一盘必须下好的大棋,中国网愿意成为过河卒、排头兵、当头炮,争取做到一五一十摆事实,心平气和说道理,娓娓道来讲故事,立场坚定谈观点,端庄大气做外宣。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影响力是《中国3分钟》的目标,未来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吸引受众。一个栏目要不断地创新迭代是最难的,王晓辉对创新的理解是,“在讲故事的方法、选题策划、主持人的形式上要有创新意识;在栏目选题方向上要关注三点,一是事件本身要很有意思,二是事件要颇具争议性,三是亲身经历、亲身体会的故事。”

  “中国网现在是用10种语言发布新闻和信息,讲述中国故事。”谈到中国网在对外传播上肩负的使命,王晓辉强调,一是讲述中国故事,二是旗帜鲜明地表达中国立场和观点。“我们要告诉世界,告诉其他的民族,中国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我们是怎么想的,我们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我们有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这是我们的目标。”

  两年时间,坚守不易,栏目越来越火、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中艰难更是了然于心。“这个栏目做起来不容易,我们会坚持做下去,在选题上越做越好,在制作上越做越精,把它培养成一个精品。”王晓辉说。(刘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