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日农历小年之际,由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都网络媒体协会指导的“金猴送福”2016网络大过年活动正式启动。图/本刊图片库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全面覆盖,网络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催生了源自传统文化、又带有网络特性的新文化形态和文化产品,如网络小说、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极大丰富了当代文化的内涵。同时各类传统文化内容也借助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传播路径,更多更快地进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重要指示,北京网信办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在网络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发挥网络文化成风化人的作用。

  大众化与精品化并举,激发广大网民创作潜能

  网络文化较之传统文化,拥有更加庞大、具有无限潜力的创作群体。网民是生产创作、传播和消费网络文化的重要主体,关注最广大网民的文化需求,始终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所在。网民的广泛参与创作了海量的网络文化作品,造就了网络文化的繁荣景象,但网络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必须避免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需要发挥典范的引导作用,走精品化之路。

  北京网信办推动2014、2015年连续两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设立微电影单元,并在筹备2016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工作中,结合行业发展最新情况,提出“网络电影”概念,设立网络电影单元。四年来电影节共累计推出高质量、高水平、具有传播分享价值的网络电影作品188部,其中2017年的46部作品在为期一周的展映中播放量达3.79亿次。经过多年耕耘积累,参与展映的作品整体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优质内容越来越受到网民追捧。

  北京网信办通过征集、评选、展映、奖励等各类举措,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鼓励支持,从而树立起不同形态网络文化作品的标杆与典范,激发了广大网民创作优质网络文化内容的热情和潜力。

  创新拓展传统文化传播路径,助推“互联网+文化”繁荣发展

  互联网时代,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纸质媒体、传统电子媒体、新兴网络媒体与发展势头迅猛的各种移动终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大大地拓展了文化传播的路径,也创新了文化传播的方式。网络文化并非独立于传统文化而存在,传统文化为网络文化提供了丰富深厚的内容资源,互联网则为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传统文化借力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不仅可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的影响力,也在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交互融合中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传播景象。

  北京网信办围绕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的“网络中国节”系列活动,不仅注重做好年节历史、传统习俗文化及精神内涵的普及和传播,还积极提倡与现代文明、现代生活的科学融合,使传统文化在数字化平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的系列“网络中国节”活动,网民点击量达382.7亿人次,推出相关新闻、图片、视频等近2万篇(部),网民各类点赞、跟帖互动达11.15亿人次。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迅速,其实时性、互动性、参与感切合了人们娱乐化、趣味性的文化需求,满足了网民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深层欲望,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北京网信办通过发掘网络直播文化的传播潜力,探索建立网络直播平台与传统文化单位的对接机制,力求把握经典文化与当代民众生活的连接点,鼓励多渠道、融媒体方式积极传播经典传统文化。

  2016年“十月文学月”期间,北京网信办首次在重要宣传文化活动中大量引入直播平台,这也是首次在相关活动中推动具有新闻内容资质的直播平台与社会网站相互协作和配合,保证“十月文学月”各项活动内容准确、有序、直观和最大化地以网络直播形式抵达网民。15场直播在6家直播平台同时进行,每个直播平台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1万以上,百人的现场活动瞬间扩充为6万多人同时观看的效果。成熟稳定的网络直播技术与优质的文化内容相结合,辅之以符合网络受众趣味性的互动参与,共同打造了优秀文化高速传播的平台。

    关注研究网络文化最新样态,规范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互联网新技术层出不穷、迭代飞速,其在文化领域中的新应用,为网络文化建设不断带来新的内容样态和研究课题。北京网信办通过搭建平台,努力推动新技术新应用的开发、使用、研究,持续鼓励和支持网站应用新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促进网站丰富内容、创新形态、创造精品,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H5的跨平台优势进一步凸显。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举办的北京网站H5应用作品评选活动,出现过单个H5转发量达1.3亿次的现象级作品。专家从主题创意、视角效果、技术创新、交互体验、传播影响力等维度考量,认为活动作品形式生动、以情感人,通过H5这种便于操作、个性化强、触达性强的方式,有效推动网站深度开发、应用新技术。

  基于对虚拟现实在网络文化领域引发热点的关注,2016年北京网信办联合北京电影学院开展了VR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在鼓励专业化优质内容的同时,活动也向广大网络专家、网络文化产业专家、文化传播理论专家、媒介实践工作者征集VR作品的研究成果,发布了《VR+影视产业发展报告》。

  聚焦重点网民及亚文化群体,推动健康主流文化成风化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占中国青少年人口总体的85.3%。

  聚集了90后、00后且带有浓厚“二次元”文化特色的网络领地成为争取青少年的重点,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好网民”指示精神,落实“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部署要求,培育造就新一代的“四有”中国好网民意义重大。

  2016年暑期北京网信办推出的“文明网络漫画主题活动”结合青少年特点和需求设置多个主题,塑造出很多具有亲和力和文化内涵的漫画形象,让青少年网民在创作和欣赏漫画的同时,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感悟。

  目前网络文化的主题仍是成长和发展,其主流价值也是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力求在主流价值观和市场之间找到更为优化的平衡。结合网络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在坚持推出优质内容,建立完善评价标准,加强引导扶持机制,推动行业健康有序的基础上,也不应忽视网络文化作为市场化的文化产品和内容,如何借助资本力量,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统一。作为极富中国特色的、具有可塑空间与期待值的文化热土,要实现主流“化”网络文化,还必须推动深度交互与融合,培养一批代表着“国家利益”背景的网站、出版机构、影视集团、动漫游戏公司、策划人等,掌握网络文化资源,形成动态性、可持续的网络文化“育人”机制和精细化、专业化的生产、制作、运营、传播的良性生态。(邢建毅: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刘晓红、李佳玲: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文化建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