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城”昆明,云南最大的铁路枢纽24小时不停运转。这就是始建立于1964年的昆明东站。如今,经过“三级六场”扩能改造后,这里可存货物列车的线路由48条增加到98条。

  有哪些重要货物列车从这里开出?扩能改造后,班组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哪些改变?调车长的日常又是什么样?

【共舞长江经济带】动图报道丨昆明东站:中欧班列从这里开出

气势磅礴的昆明东站

  自动操控,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在昆明东站,自动化、智能化等成为热词。当前,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这座50多年的货运站正焕发勃勃生机。

  走进崭新的调度大厅,“加强昆东枢纽运输组织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巨大的显示屏上,上行编尾及上行出发场、编组站上行到达场等列车信息一目了然。

  这就是“昆明东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是服务昆明东站“三级六场”扩能改造的“利器”:车站调度员及各场车站值班员均在同一调度大厅办公,各岗位作业完毕的确认工作计算机也可自动判别,效率大大提高。

【共舞长江经济带】动图报道丨昆明东站:中欧班列从这里开出

在新系统前工作的人们

  记者观察,在系统生成的“列车编组顺序表”上,记录着进场、出场列车的车种、车次、载重、货名、检查人等信息。在“昆明东站日况表”上,记录着驼峰解体、峰尾编组等日均和年度信息。

  自5月31日完成扩能改造后,昆明东站可存货物列车的线路由48条增加到98条。副站长刘荣全介绍,新系统的功能尚未全部发挥,如果全部投入运转,昆明东站设计日均办理数可实现翻番。

  在这里,昆明至库尔勒纸浆特需班列、昆明至沈阳云南特产集装箱特需班列、昆明至潍坊云内动力发动机班列等,启程奔赴各地。从昆明开往鹿特丹、卡拉奇的中欧班列,也从这里驶出,将云南的普洱茶、咖啡等名优特色产品,快速分拨到欧洲各地。

  以昆明为到发城市的中欧班列,帮助不少云南省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也吸纳着更多有出口需求的企业落户昆明。

  据介绍,作为云南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昆明东站“三级六场”将成为我国内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物资交换、中转和集散中心,成为我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最大旱码头。

  调车长的日常:既然选择就要做到最好

  在昆明东站,有许多默默无闻、爱岗敬业的铁路工人。驼峰调车组班组长邬兆清便是其中之一。现年47岁的他已在铁路一线工作28年,是这里的首席技师,人称“调车王”。

  “生活中的他是个老好人,但在工作时间,他就像变了一个人,要求严格甚至是苛刻。”同事刘鹏解释,调车工作危险性高,工长是整个班组的直接管理者,身上肩负着义务和责任。

【共舞长江经济带】动图报道丨昆明东站:中欧班列从这里开出

工作中的邬兆清

  刘鹏介绍,作为班组长,邬兆清师傅在上班前会组织班组同事进行一个预想,即如何保证自身安全,把班次的任务完成。

  “11月5日,阴。今天又重学了一遍《铁路鲜活货物运输规则》,对装运蜜蜂车辆的编挂规定还得灵活掌握、多下功夫。”在他的工作日记中,记录着自己的日常,处处体现着他对待工作的热忱。

  由于站改施工,设备、人员、线路发生了很大变化,适应过程如何过渡?如何迅速提高效率?这是如今邬兆清经常思考问题。

  据介绍,在休息时,他会组织班组职工对线路进行反复查看,并组织专项培训、考试。接班前,他还会专门挑选班组的年轻职工抽问。“要尽快适应新战场,尽早把作业效率提起来。”邬兆清说。

【共舞长江经济带】动图报道丨昆明东站:中欧班列从这里开出

在昆明东站解体、编组的列车车厢

  “调车工作是24小时无休,我们四个班组每天三班倒,连续上满二天才可以休息一次。”邬兆清谈到,虽然辛苦,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既然选择了铁路,就选择了坚守和孤独,选择了奉献和付出。

  在昆明东站,像邬兆清这样爱岗敬业的员工还有很多,他们用行动保障着一列列火车疾驰而过,一车车货物平安抵达目的地。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一代代年轻铁路人迅速成长并成为中坚。(记者 邱晓琴采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