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0日,江苏无锡,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现场,人们驻足物联网智慧小镇展示台。供图/CFP

  物联网是信息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是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的再次回归,物联网发展必然会引发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变革,重构我们的世界。抓住物联网发展时代机遇,必将助力中国发展。

  从微系统信息网到传感网,再到物联网;从上海到无锡,再到中华大地。我国物联网发展经历了从“感知社会论”理论技术驱动,到“感知中国”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再到国际物联网顶层架构等标准引领的发展之路。这一路走来,“感知中国”团队进行了很多创新实践,在国内外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微系统信息网:“感知中国”的星星之火

  早在1999年,我国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

  1997年底,中国科学院通过了特别支持重大项目“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及其应用系统”的立项,传感器、通讯、联网,这些都是运用于小卫星系统的技术手段。

  1999年,中科院上海冶金所急需凝练研究方向,“如果把具有传感器采集模块、能量管理模块、组网模块、处理模块和执行模块的微系统单元,通过一种特殊的体系把他们协同起来,能做什么?我们给那个‘东西’命名为微系统信息网”,这是我国物联网的原型。带着对实体世界认识的新发现,从心中迸发的火花成为投进物联网时代的星星之火。2000年,课题组研制成功了第一套演示系统,留下了中国物联网最初的足迹。

    “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发展的里程碑

  2009年8月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视察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当时为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高度肯定了“感知中国”的战略建议,并决定“感知中国”中心就定在无锡。后来,物联网这个名词开始频频见报,由此给大家带来一个万亿级的产业梦想。这一天也成为中国物联网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物联网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专门对物联网作出重要指示,要让物联网更好地促进生产、走进生活、造福百姓。2013年2月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物联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自上而下对物联网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使物联网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角逐架构标准:国际物联网进入全面竞争阶段

  2015年6月28日,央视《对话》栏目聚焦“物联网标准争夺战”,讲述了国际物联网顶层架构标准战场上没有硝烟的战争。栏目详细回顾了中国技术专家启动的物联网参考架构国际标准项目,这是在全球新兴热门技术领域首次由中国牵头主导顶层架构标准,且围绕物联网的顶层架构标准展开了三轮争夺、多次会议的激烈斗争过程。

  激烈标准竞争的背后,是各国政府统筹推进、国际巨头争相布局,抢占物联网时代制高点的角力。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政府都将物联网作为国策推动产业发展。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7.1万亿美元。国际公司纷纷抢滩万亿物联网市场,IBM投资30亿美元成立物联网事业部,软银用320亿美元收购ARM布局物联网芯片,物联网进入了国际全面竞争的关键阶段。

  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产业规模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5年超过7500亿元,机器到机器应用的终端数量超过1亿,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随着物联网全球化竞争的日趋激烈,后面的每一步发展也都考验着中国物联网产业界的智慧和实力。

    创新实践:“感知中国”的18年坚守

  “感知中国”团队被熟知的名称是“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是专业从事物联网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标准化和产业孵化的研究机构,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有研究中心,是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环保物联网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也是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和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的组长单位。

  18年历程中,研究院取得了大量开创性成果。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了“以社会化协同感知为核心的物联网基础理论创新体系——“感知社会论”,对物联网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感知中国”团队强调“协同感知”,坚持物联网是面向物理世界、以感知互动为目的、以社会化协同为核心的体系,形成了微系统信息网、传感网到物联网的理论演进路线。团队所提出的传感网(物联网)三层架构、“共性架构+应用子集”的产业发展路线等核心提案,被国际传感网标准工作组认可,为我国在国际传感网标准化领域赢得了话语权。由团队专家担任主编辑的《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国际标准,更是我国首次在全球新兴热门技术领域牵头主导顶层架构标准以“共性架构+应用子集”为基础的产业创新。需求牵引导致的碎片化应用成为物联网规模产业化瓶颈,团队攻克了物联网产业化的世界性难题,提出了“共性架构+应用子集”的体系架构,破解了规模产业化的瓶颈问题。

  同时,团队相继提出了物联网金融创新将重构金融信用体系、物联网银行等物联网金融核心模式。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都是主观信用体系,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的,物联网金融是客观信用体系,将推动金融模式的变革。

    行百里路者半九十,一路艰辛,一路跋涉,18年来团队在物联网创新领域所做的努力,仅是为更多的中国物联网标准向全球输出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为中国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的建立奠定了顶层基础,但物联网发展之路尚在伊始,激烈的国际竞争时刻鞭策着我国物联网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刘海涛: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