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2日,山西太原书城,读者翻阅反腐小说《人民的名义》。供图/CFP

  言及最成功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迪士尼技艺卓然。从动画、电影到主题公园,从肖像到玩具、服饰等各种周边衍生品,迪士尼的身影无处不在。迪士尼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巨大的商业价值,更在于其向世界贡献了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IP价值衍生路径。

  近年来,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化产业在我国“互联网+”普及趋势下大放异彩,基于网络文学改编的IP剧也在电视行业引起广泛关注,网络文学成为当下IP剧的主要来源。然而在IP剧火热之时,不断有大IP剧在收视及口碑上败北,让业界注意到IP剧发展过程中的隐忧。眼下,IP剧在IP转化、观众定位、价值引领、制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是IP剧优化升级、谋求长足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IP剧再开发,考验价值衍生能力

  以迪士尼为例,除影视剧外,IP开发的触角还延伸至游戏、玩具、服饰、主题公园等众多领域。通过跨界衍生,迪士尼创造出远超影视剧本身的巨大商业价值。2016年,迪士尼全球电视业务收入达236.9亿美元,电影发行总票房达80.06亿美元,衍生消费品销售额达525亿美元。

  在我国,网络文学仍然是IP开发的主要源头,基于网络文学IP进行影视剧、游戏或衍生消费品的开发。相比美国和日本,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健全的开发体系、模型或标准,对网络文学IP进行多次跨界、全案开发的案例也不多。在IP剧基础上进行价值衍生,一种是N代剧的制作,以《琅琊榜》为代表;一种是基于原著剧情和电视剧形象的游戏开发,以《花千骨》为代表。《琅琊榜》于2017年推出第二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这部剧并非接轨第一部剧,而是讲述与“琅琊榜”世界相关的新故事。2015年的“现象级”IP剧《花千骨》在开播后不久即上线同名手游,手游上线当月流水即破亿元。当然,进行N代IP剧的创作,需要以一代IP剧的良好表现和口碑为基础。IP的游戏开发不仅需要将故事情节与游戏玩法相结合,还需要与IP剧的播出档期相配合才能产生放大效应,但目前IP剧和游戏相映成辉的案例还只是个例。然而,无论是N代IP剧的再创作,还是游戏或周边衍生品的开发,都需要IP具备适宜再开发的价值衍生力,而如何发现IP的衍生价值,对于运营商也是一种考验。

  古装玄幻扎堆,IP剧题材开发不充分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更明显的互联网基因,内容和题材新奇,娱乐性和互动性更高。在内容和阅读上,网络文学更符合伴随互联网成长的年轻观众的思想审美和阅读习惯。受追逐年轻消费群体的商业思维影响,市场在IP剧开发中,更愿意选择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玄幻、古装类题材,造成近几年古装、玄幻IP剧霸屏的现象。

  尽管市场对多元题材IP剧早有期待,但2017年,古装剧依旧是IP剧市场的主流,单就湖南卫视将要播出的,已然囊括多部热门古装大IP剧,如《特工皇妃楚乔传》《海上牧云记》《择天记》等。而在2017年即将播出的现代题材IP剧中,情感剧又在其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相比之下,反映社会变迁或现代生活的现实题材IP剧则屈指可数,《南方有乔木》和《繁星四月》是为数不多的待播现实题材IP剧。

  主打年轻牌,影响IP剧广度延展

  网络文学的兴起伴随70、80、90后受众成长,对中青年受众有较强的亲切感和吸引力,是网络文学IP改编为IP剧能够流行,尤其是在年轻观众群体中引起巨大反响的内在原因。与此同时,互联网为电视剧打开了新的传播通道,电视剧的主要消费群有向年轻人群转移的迹象,不少网络文学IP改编的IP剧在主动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对此,《老九门》的制片人白一骢曾坦言:“虽然我们经常说要覆盖全年龄段,但实际操作还是倾向于主打年轻观众。”但是,迎合主要观众群的喜好,投资制作大IP剧、聘请流量明星担纲主演,却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收视效果。

  网络文学作品向IP剧的转化,某种程度上是网络媒体内容向电视媒体融合的过程,还需要从电视受众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电视观众的背景、构成和需求,方能有的放矢。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副总经理郑维东表示,好的电视剧,不管男女老少,一律通吃。比如,2015年底跨年播出的《芈月传》,虽然是历史故事题材,但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观众的收视排名中都位居第一。所以,好的IP剧应该是拥有广泛影响力、引发不同背景观众共鸣的剧作,对于目前观众定位相对年轻化的IP剧,改编和二次创作时如何进行目标观众定位,如何在内涵、表达上照顾不同观众的审美和需求,是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品质剧缺乏,IP剧价值引导力待增强

  2017年是国家电视剧行业的“内容品质提高年”,对于IP剧更需要在内容内涵和价值观表达上有所提升。目前的IP剧更多地停留在视觉美感表达层面,寻求文化内涵表达和思想价值升华的作品还很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认为,电视剧内容品质的提高离不开企业家、创作者对生活、人性的把握,离不开悲天悯人的情怀,也离不开对电视剧规律的再认识。IP再好,要想把它转换成电视剧,要有符合大众需求的核心价值观,还是要有吸引人的故事,要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有对人物情感的挖掘,要有高潮里的矛盾、冲突和悬念。

  抛开公认的全面评估方法缺位的考量,《甄嬛传》和《琅琊榜》是目前业界和市场普遍认可的现象级品质IP剧。

  文化作品的功能在于文化的承载、价值的引领和精神的蕴涵。IP剧作为大众文化载体和电视剧行业的一部分,创作有品质、有价值内涵,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IP剧,在给观众带来精美观赏感受的同时,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和审美趣味也应责无旁贷。

  制作浮躁粗糙,大IP收视口碑不保

  尽管众多热门IP剧在开播前都号称大投入大制作,市场也总会表达对品质之作的期待,但剧本改编不合理、剧情脱离原著甚至失实、演员选角不精以及后期特效质量粗糙等问题,让一些大网络文学IP剧铩羽而归。2016年播出的《幻城》,号称3亿巨额制作,而主演的“杀马特”造型和“5毛特效”成为网络吐槽的焦点,让众多粉丝表示与预期落差较大。2017年网台联动播出的开年大戏《孤芳不自赏》被冠以“抠图神剧”“抠像演出”而被网络热议,口碑评价与大制作定位严重不符,豆瓣评分一路跌至3.6分。

  IP剧制作过程中暴露出的专业度不足、粗制滥造等问题,一方面受行业过度依赖IP、创作浮躁、急功近利的风气影响,一方面受制作环节经费不足的牵连,长此以往将影响行业对IP剧品质的保证和追求,毕竟内容再好的影视剧脚本,也需要主创团队精耕细作,进行专业的影视化创作才能有品质的呈现。未来,电视剧类型愈加丰富,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观众审美愈发成熟,对电视剧内容和呈现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只有品质过硬的剧作才能被观众接纳并在市场立足。(杨金姝:CSM媒介研究融合传播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