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归来马蹄香》 :水泥路修到田地深处只为了避免弄脏领导调研、参观示范田时的鞋与裤。该消息迅速汇聚眼球。下基层调研,一些领导干部宛如明星走红毯,光鲜亮丽,挥手指点江山,气度不凡,值得思量。深入基层做调研,不与群众坐“同一板凳”,与民亲近,摸清情况、找准对策、解决实际问题势必难以实现真心对接、有效落地。“假调研、真作秀”,远离了民众诉求,疏远了干群关系。漫画/张文发

  时代在变,媒介在变,信息接收、传播的主客体在变,理论传播的话语绝不能千篇一律、按部就班。推动党的思想理论“落地生根”,关键在于与时俱进地构建新的传播表达话语。思想理论传播唯有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生动的话语形式才能有效规避理论传播中“曲高和寡”“对牛弹琴”“鸡同鸭讲”的现象,实现理论传播的有效性。理论思想传播,要实现理论叙事向生活叙事转化,实现抽象向具体转化,探索有效的思想传递、意义表达和话语对接方式就是重中之重。

  求是网是以理论见长的网站,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在读图成为习惯、“热点”容易聚焦“眼球”的当下,实现理论的形象化转化,是一个值得探索、亟需突破的命题。“求是漫评”就是这一探索的结果——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评论,既有理论的理趣,又有感性的感染力,既可以满足人们对形象化信息的需求,也能引发人们对理性问题的思考。

  短小精炼是前提,独到有趣出新意

  生活节奏加快,“碎片化”阅读变成常态。有效抓住“碎片化”阅读中的“眼球”,对内容的要求就具有特殊性,评论也不例外。“求是漫评”作为时政漫画评论,也不能忽略“碎片化时代”对阅读的特殊需求。“求是漫评”确立了“一文一图”的结构定位,其中,文字要求“短小精炼、独到有趣”。短小,是指字数不超过200字的篇幅;精炼,意指不废话、不啰嗦、命中要害;独到,强调的是评论切入点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有趣,则要求凸显理论表达的趣味性,在诙谐幽默的语境里实现思想理论的生动展现。

  短小是前提,精炼是条件,独到是核心,有趣是关键。没有短小这一前提,洋洋洒洒几万字的精炼也难以促使读者挤出宝贵的“注意力”加以停留;没有精炼,即便短小,废话多于正文也没有可读的价值,依然“诱惑”不了步履匆匆的“眼球”以致驻足不前。短小与精炼,缺一不可,就像车的前轮与后轮,唯有两轮驱动,车的前进才能达成所愿,实现质变。

  不过,短小精炼作为“求是漫评”文字的前提条件还不足以吸引读者流连忘返。独特有趣才是“求是漫评”文字的核心竞争力。在有效的篇幅里,精炼、有趣地表达独特见解是“求是漫评”文字评论的定位要求。文字评论天天见,在众多的评论中脱颖而出,没有独特视角和表达方式势必难以成行。不断锤炼“求是漫评”的独特性是其文字评论的唯一要求。选择个性化的文字表达方式,以与众不同的切入视角来实现话题的有效介入,是其“独到有趣”四字真言的不二使命。

  《同在地下》 :“八项规定”出台,以往明目张胆利用公款胡作非为的做派有所收敛。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波涛汹涌。不少地方采取狡兔三窟的办法,还运用了地道战的应对之策,试图来个金蝉脱壳。可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只有念好“廉洁”二字经,才能真正确保安全。漫画/白维纯

    上思创新,漫画带来阅读新体验

  在读图时代,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意味的图更具价值。如果说“一文”是“求是漫评”的“左脚”,那么“一图”则是“求是漫评”的“右脚”,双脚并立才能撑起“求是漫评”的“大厦”。“一图”并非普通意义上没有独立价值、只起到装饰作用的插图,而是传统意义上的评论性漫画,其特点为具有独立性、思想性、新闻性、艺术性。

  独立性,就是漫画本身具有完整的意思表达,不依赖文字依然可以成篇;思想性,就是漫画是画思想的,“求是漫评”中的漫画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也正是因为漫画的思想性,它才具有生命力,而非沦为新闻的“过眼烟云”;新闻性,不言自明,“求是漫评”是时政漫画评论,强调漫画的新闻属性也就不足为奇;艺术性,更多的是指漫画本身在技艺上的审美。

  漫画不是丑化,依然需要强调美得赏心悦目。正是存在这些与一般插图不一样的特质,“求是漫评”的“一图”才与众不同。

  这些评论性漫画不仅具有新闻的时效性,还充分传递了思想价值的深刻性。在不失艺术美感的前提下,富有新闻时效性和思想深刻性的漫画呈现出别样的气质和特征,为该栏目“一文一图”结构的完整性、丰富性增添了助力。

  下接地气,牢握理论传播“时度效”

  产品不是有效供给,就不会赢得大众欢迎。“求是漫评”作为时政漫画评论,也是一种产品。洞察了产品受众意识的重要性,该栏目从定位开始就强调了“接地气”。

  接地气,就要明确内容的受众属性。“求是漫评”的话题设置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的政策解读、新理论新观点的释惑,小到衣食住行的细微末节,广泛的话题设置满足了受众对当下生活的热点关注。

  话题“时度效”的把握更是与受众生活“同频共振”,既满足受众对新闻的需求,也能满足受众对思想观点、理论见解的渴望。满足受众需求,产品自然会赢得好口碑。该栏目2014年10月上线至今在求是网上的浏览次数为400多万次,在求是微信端的浏览量接近200万次。

  移动互联成为信息传播的常态,移动端成为信息传播的“主阵地”,理论传播的传播形态、渠道、方式理应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否则,理论传播就有可能失去有效性,失去舆论阵地,失去引领价值,进而失去话语权。理论传播唯有接时代地气,满足新时代受众需求,对接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方式,理论的“落地”才能有效而精准、深入而不隔绝、生动且不失理趣,其价值也会因为传播的有效性而得到凸显。“求是漫评”的有力尝试仅仅是理论有效转化表达方式的一种形态,期待它的出现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徐辉冠:求是网“求是漫评”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