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9”讲话吹响在网络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

——专访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李欲晓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为全面回顾网信系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9”重要讲话精神成果,中国网信网特邀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秘书长李欲晓,就一年来我国网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及网信领域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网信网:您认为过去一年我国网信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李欲晓:首先,顶层设计得到加强。在互联网发展的20多年里,我国长期处于学习、引进和探索的状态。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们需要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做一次全面、系统、历史的总结,同时也需要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做一次深入剖析。今天看来,网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全面形成,为我国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网信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讲话中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网信事业、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实现核心技术弯道超车等思想为网信事业在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伟大征程中明确了定位,指明了方向,指引了路径。一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多项指导性文件,为加快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建立了顶层架构的政策保障;以网络安全法为代表的法治建设成果丰硕,也正在朝向越来越适应网络空间发展规律的轨道上迈进。

其次,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一年多来,我们对网络空间采用“主动发声,主动作为、主动宣传、主动引导”的管理方式,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并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通过开展“搜索引擎环节专项整治”“网址导航网站专项治理”“打击利用云盘传播违法违规信息专项行动”“违规微信公众账号专项整治”“网络直播乱象整治”“标题党整治”等专项行动,使网络空间日渐清朗,表现出了正能量充沛的发展态势。这一变化是网信战线和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显示出社会各界已经形成了传播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再次,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自主和开放、整体和局部、相对和绝对、动态和静止、共同和孤立等多个方面的分析论述,兼具理论性和操作性,不仅给广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从业者增添了动力,也让世界更加真实地认识到中国在网络空间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讲话相当于吹响了网信事业发展的冲锋号,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扶植产业发展发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网络金融、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不仅呈现较快的发展,而且越来越成为引领和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网络的社会化应用与普及显著提升了全民的网络素养,同时又对网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网络安全意识的提升、行业规范的制度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也为我国网信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还有一点较为突出的是,中国在网络空间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从中国自身的发展研究分析网络空间的规律,也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思考全球网络空间的合作与发展重大问题。一年来中国在网络空间国际舞台的作用和影响力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许。中国在G20杭州峰会倡导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普惠得到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广泛认同;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乌镇报告》也是中国第一次主导对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全面分析研究报告;中美之间面向网络犯罪执法的高级别对话机制以及中俄两国首脑签署的协作推进信息网络空间发展的联合声明等一系列双边合作项目中中国的主动作为在不断加强,近期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提出了建设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原则这些做法,让中国不仅坚定地走向网络治理国际舞台的中心,而且成为全球网络发展的发动机、网络安全的压舱石。

中国网信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开始时谈到“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您认为一年来我国在提升网络安全、维护网民权益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欲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反响。座谈会之后,全社会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应用互联网技术,完善和规范互联网从业者行为,推动全行业健康发展。

在此期间,公安、检察、法院等机构采取了针对性措施,有效打击了网络欺诈、电信诈骗、盗卖个人信息等不良行为。如2016年公安部部署开展了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88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61名,其中,银行、教育、工商、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网站等行业内部人员391人、黑客98人。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高票通过,与之配套的相关规定正在制定中,有效的为保护网民权益保驾护航。这些举措,有效的强化了网民的网络空间自我保护意识,也起到了约束和引导网络从业者行为的作用。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让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群能够同等地享受互联网的便利,还能有效拓展人民群众的视野,进而激发他们对更好生活追求的动力。2016年初,由中央网信办提倡发起了精准扶贫公益活动。11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让贫困地区群众在互联网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此外,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发展迅猛,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让中国老百姓在享受互联网服务的过程中更好、更自由地享受生活;以微信支付、支付宝等为代表的支付应用革命让国人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无卡消费、无现金消费,中国网民享受到了具有优越感的中国网络应用红利。

中国网信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谈到“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您如何评价我国网络空间人才培养?

李欲晓:我国在网络空间人才培养上的力度一直在加强,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产业和社会公众的需求:首先是“网信人才培养”被写入国家网络空间战略和法律。《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明确“实施网络安全人才工程,加强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中提出要“加强人才交流,联合培养创新型网络人才”;《网络安全法》规定“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其次是出台了专门的政策予以支持。去年6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等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同时,政府、行业组织、高校、企业等也积极开展实践。去年9月,武汉市全面启动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创新基地建设;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设立网络安全专项基金,评选了网络安全优秀教材、优秀教师、优秀人才等;自2015年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以来,我国目前已有29家一级学科点,且多个高校设立了专门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一些网络安全企业也与高校合作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尝试。

然而总的来说,在互联网相关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相关领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网信人才培养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社会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不仅要建立互联网学科的高等教育体系,还要通过行业组织积极发展在职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互联网行业职业素质的培养,使行业人才既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更要了解和遵守网络从业规范。

中国网信网:一年来,我国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短板?下一步如何突破?

李欲晓:我国的网络体量庞大、公众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网信工作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既要有足够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也需要在新技术应用创新上持续投入、钻研,否则一切成果都是不牢固、不可持续的。这些都是我们目前存在的短板问题。

首先,应进一步加大网络安全产业投入力度。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产值和信息化产业的产值相比差距很大,而美国、日本、欧洲的网络安全产业与信息化产业的产值之比至少达到10%左右。相比于管理运行关键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等各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类信息化应用中网络安全的投入严重不足,可以说,我们的网络安全产业处于“一个小脚趾头在支撑着全身重量”的危险状态。我认为,没有独立于信息化之外的网络安全,也没有独立于发展之外的治理,也不存在不安全的成功的网络应用,所以我们应该在网络安全产业的制度设计、法规制定、责任体系建设等方面丰富起来,使全社会形成“大安全”的概念。

其次,应进一步加大网络国防方面投入力度。网络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世界各国都对网络国防进行了大量投入,我们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尤其还需要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网络国防建设的职责与重点,以保证在受到网络恐怖袭击等突发情况发生时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应进一步加大新业态的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IPV6、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互联网技术发展成果的体现,也是对传统生产方式和运行模式的深刻改变。这些新业态、新技术孕藏着巨大的机遇,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而我们对新业态、新技术还缺乏足够的驾驭能力,因此必须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感知、分析与研判,做到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