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乌镇互联网医院正式落成。

  如果你去乌镇子夜路,你一定不会错过一块古香古色的牌匾,上面写着“乌镇互联网医院”,除了患者,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家也不断走进这家医院。2015年12月7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夕,这家由浙江省桐乡市政府与微医共建的乌镇互联网医院正式落成,拉开了微医在全国建立互联网医院的序幕。

  伴随医疗体制改革,移动医疗领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微医响应政府号召,大刀阔斧激活“互联网+医疗”模式。截至2016年12月,微医已经覆盖29个省份,与2400多家重点医院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拥有超过1.5亿实名注册用户和26万名重点医院的专家,累计服务人次超过9.1亿,为国人节省了7200万个工作日。

  2010年廖杰远创立的挂号网便是微医的前身,更是“互联网+医疗”模式的代表。“通过微医跨区域、跨学科的团队协作,老百姓不仅可以便捷地找到自己对症的医生,而且,每一个医生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在支撑,让老百姓可以真正省心地获得最专业的医疗帮助。”廖杰远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就医不难、健康有道”。

  廖杰远进入互联网医疗的“道”,既源于自己对“就医难”的切身体会,更在于他深刻意识到通过互联网可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2005年,廖杰远曾经以语音识别专家的身份,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科技先锋”。10年后,作为互联网医疗创业新锐,廖杰远又入选福布斯“2015中国创新人物”,他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医疗界唯一一位获评该称号的企业家。

  廖杰远的目标是“让人人都用上自己的服务”,借助微医,他正在医疗行业构筑一个“健康中国梦”。

  线上+线下:打造立体互联网医院

  《网络传播》:2月5日,你们在南极成功地解决了一起科学家的医疗问题,当时的情况如何?

  廖杰远:当时我们在南极长城站连线间隔了1.6万公里、11个时区以外的乌镇互联网医院,最主要的挑战是南极长城站的通信条件非常有限,在一个很窄的数据通道上,我们通过卫星通信实现了流畅的视频会诊。当时科学家们非常惊讶,当然也很惊喜。因为我们实现了在极地和国内最好的院士、最好的专家“面对面”远程诊疗,这表明我们能够在中国的偏远地区提供好服务。

微医董事长兼CEO廖杰远。

  《网络传播》:去南极实验,是有意而为之吗?

  廖杰远:不是。在春节期间我去参加一个南极论坛,刚好南极的科考站近年来一直在探讨远程诊疗的可能性。远程诊疗对通信条件要求很高,虽然也在做相应的规划,但大家都认为暂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在德鲁克海峡上的波峰浪谷间完成加载后,我们使用最普通的电脑最终实现了高清晰度、高效率、流畅的远程诊疗,所以这实际上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大的鼓励。因为,即便你在万里之外的极地工作,也能够随时得到国内医疗专家的保驾护航。

  《网络传播》:到现在为止,微医已经成立了19家线下互联网医院。打造线下互联网医院的初衷是什么?

  廖杰远:互联网医院是一个服务工具,通过互联网和线下结合,真正能够帮助老百姓完成诊前、诊中、诊后的全部医疗流程。线上互联网医院主要用在复诊、疑难症会诊以及健康险用户的健康管理上面; 同时,线下的检查、住院问诊也必不可少。互联网医院要能够真正成为帮助老百姓解决难题、看好病的专业医疗机构,一定要线上线下结合。所以自互联网医院创建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提出了“1+32 ”计划, 除了乌镇互联网医院外,每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建一家落地互联网医院,形成一个互联网医疗网络。

  《网络传播》:从传统的“望闻问切”转变为通过互联网远程诊疗,需要一个规范的流程。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流程是怎样的?

  廖杰远:首先是帮助医患之间做精确匹配,即帮助老百姓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医生。然后,患者到线下医院检查,望闻问切、望触叩听。线下医疗机构第一次面诊后,病人和医生已经建立了面诊关系和法律关系。有了这些基础之后,便可以在线做第二次复诊。而健康险用户从第一天开始就建立了健康档案,甚至是基因档案,责任医生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向他提供连续的服务。基于这样的环境,可保证互联网医疗的流程是全面且安全的。

  《网络传播》:在这些所有流程之前,患者的首次信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廖杰远:我们用了六年时间为全国2400多家公立医院做服务,积累了1.5亿实名认证患者,他们约专家、找专家都是通过微医的平台。通过这六年的持续服务,建立了患者对微医这个平台的绝对信任。对我们来讲,中国过亿患者的信任是最核心的资源,如果没有前期为这么多公立医院服务,没有建立广泛的病人信任基础,互联网医院是做不起来的。

2015年12月,乌镇互联网医院举行三方远程会诊。

    全科+专科:构建全面网络医疗体系

  《网络传播》:微医既成立了线下互联网医院,又成立了全科中心,既有线上,又有线下。微医设想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廖杰远:微医一直在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这六年来,我们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通过互联网连接中国的公立医院,现在我们平台上面已经有超过7200组专家团队、26万医生,这是我们第一层最基础的医疗服务网络。第二层,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实现的是全科和专科的衔接以及线上和线下的衔接。第三层,我们在建全科中心和全科学院。全科学院是培养学科医生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全国一百个城市中都会建有全科中心。

  第二件事,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健康险业务,也建立了健康险的服务体系。健康险有三层医疗供应网络,面向的服务人群有个人、家庭、和企业机构等,形成医疗和健康险供需双方并列的循环体系。

  《网络传播》:面对这么庞大的患者人群,微医在患者信息保护、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有什么举措?

  廖杰远:对公共服务平台而言,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压倒性的。所以我们构筑了三层防护体系:第一层,从法律结构上,所有的用户信息均存储在医院和用户自己的本机上,微医只是用户的存储路径,用户使用我们的工具把信息同步给医生,他可以选择是否在微医上存备份,所有信息的归属权和所有权都是用户所有;第二层,信息系统的安全通过了国家最高级别的三级安全等保的认证,公安网监专门设警务室,和我们共同管理数据平台安全;第三层,微医建立了常态安全机制,请外部的安全专家定期渗透,模拟所有的黑客攻击,确保系统可以经历最严苛的安全考验。同时,我们也通过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确保信息安全,让黑客无从下手。

  《网络传播》:医疗健康是互联网产业最后一块处女地,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纷纷扬言要进入,这会形成不小竞争关系,微医准备怎么应对?

  廖杰远:医疗为什么是互联网渗透的最后一个壁垒呢?原因在于医疗和其他行业完全不一样。首先,医疗是严谨的、保守的,互联网的精神是自由的、开放的,这二者完全相反。在医疗领域里面,供应端在公立医院,支付端在医保,它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所以互联网要渗透这个行业的时候,所面临的挑战和应遵守的规则跟其他任何行业完全不一样。因为其他市场化的行业是需求驱动,当人们手上有巨量用户的时候,就能把电商、搜索做起来,也能够把广告、游戏做起来,但是却不能把医疗做起来,因为人们发现每家医院不是病人太少,而是病人太多。医疗不是解决需求集聚的问题,而是解决供应的问题。所以,我们特别欢迎这样的竞争,欢迎行业里面有更多的力量进来,共同推动互联网医院的成长。

    就医+保险:管理终生主动健康

  《网络传播》: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廖杰远:第一,通过互联网让老百姓看病流程更简单,就医效率能够更高,上级专家和基层医生之间的协作,更有效率。第二,通过互联网帮助老百姓从过去的生病后看医生,到能够针对每个客户的个体情况提供全程、连续、主动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这是互联网医疗终极发展的一个目标和核心价值。

  《网络传播》:互联网医院需要依托网络技术,但对于边远地区而言,通信、设备都存在一些不足,而恰恰这些地区的人又是最需要帮助的。微医在帮扶边远地区的患者方面有什么打算?

  廖杰远:去年,中国有超过一万家药店和部分社区、村的卫生医疗机构连接了互联网医院,今年全国也会有3万个社区卫生中心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连接互联网医院。

  当一个村的卫生室连接上互联网医院之后,就相当于跟互联网上所有专家“零距离”。可以把互联网医院当成健康扶贫的一个主要抓手,通过互联网把专家专业能力和医疗资源下沉,帮助他们把云端的检查检验能力、云端专家的诊疗能力以及对基层医生专业培训和提升能力下沉到基层去。这个用在健康扶贫上面是很有益处的。

  《网络传播》:请你预测一下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廖杰远:互联网医疗简单来说是两句话:第一,通过互联网创新,能不能够组建一个高效、专业的医疗供应体系、医疗供应网络,我觉得这是互联网医疗的实质。第二,如果能够把医疗供应体系和医疗供应网络建起来,一定会推动老百姓就医,从原来的被动医疗到主动追求健康,这时,中国的健康险市场会真正进入一个迸发式的快车道。若干年后,一个新的高效的医疗供需体系就会形成,这个产业的规模不亚于今天的电商,也不亚于今天的即时通信,确确实实会是一个关系到亿万老百姓的互联网应用。(潘树琼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