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试水“大直播” 融合“进行时”

记者用相机记录两会。供图/CFP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这一天,人民网联合腾讯网推出的全国两会大型视频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正式上线。截至3月15日直播结束,《两会进行时》累计访问量突破1.38亿人次。站在“视频直播”的“风口”,人民网在今年两会报道中与腾讯网强强联手,为网友们呈现了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了解两会的视频新闻盛宴。

  《网络传播》独家专访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人民网副总编辑罗华,呈现大直播背后的融合实战经验。

  《网络传播》:《两会进行时》每天从早九点到晚六点,9小时不间断播出。做这么长时段的直播产品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唐维红:当下,可以说是“无直播不新闻”“无直播不两会”。移动端阅读虽然方便,但小段视频的呈现碎片化比较严重,不利于网友全面了解两会。人民网的“大直播”不仅是网友了解两会的“直通车”,也是众多优质内容的“展示台”和“数据库”,网友通过这个产品可以获取更多信息。

  《网络传播》:《两会进行时》的制作难点在哪里?

  罗华:难点主要集中在技术方面,尤其在前方直播信号中断时,后方团队如何衔接,对主持人、导播、技术团队是非常大的考验。网络直播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这一次我们顺利地实现了前后方团队的磨合,积累了很多经验。今后我们可以在更多的报道领域使用网络视频直播,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

  《网络传播》:长时间直播,如何进行人力上的组织和多部门协调?

  罗华:为了本次直播,人民网组建了由38名前方记者和200多名后方编辑构成的大规模报道团队,图文记者成为出镜记者,地方频道记者成为总网记者,人民网记者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等记者通力合作,共同成就了人民网大型视频直播的“初体验”。

  《网络传播》:今年是融合发展的关键一年,《两会进行时》如何体现融合?

  罗华:《两会进行时》的一大亮点,就是人民日报社内部的深度融合。在资源上,人民日报社融合共享,人民网和《人民日报》记者互相助力,人民日报客户端与人民网同步直播。在直播过程中穿插了人民日报社各个融媒体工作室、客户端、海外网等部门制作的一些视频产品。人民网和腾讯网还利用“两会直播报道联盟”平台,吸纳了国内一些报纸、杂志、广电媒体加盟,共享直播信号、技术平台、分发渠道,媒体深度融合,使两会期间更多优质视频直播内容可以更好地抵达用户,满足用户全方位了解两会的需求。

  《网络传播》:在你看来,《两会进行时》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罗华:这次“大直播”确实创下了访问量的新高,也印证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受众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受众喜欢什么样的形式,我们就要用他们喜欢的形式提供服务。

  《网络传播》:此次试水120小时大直播,对人民网的意义何在?

  唐维红:试水“大直播”,让我们发现了自身的潜力,印证了我们的优势,增添了我们的信心。但也要看到“融媒体”对记者的要求也更高了,要写得了稿、拍得了照、出得了镜,甚至还要剪得了片……我们在摸索、在适应、在进步。做最好内容的网站,人民网从未止步。(马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