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媒体中心:AR突破两会报道思维局限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将蔡群的苗绣作品制作成AR接口,扫描该苗绣便会出现AR互动视频。图/本刊记者 潘树琼 摄

  “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从睡在街边的窝棚到建起崭新的厂房大厦,从留守儿童的母亲到带姐妹们返乡创业安居……苗族女性蔡群这样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逆袭。”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代表们的议案和履职故事也成为群众关心的话题。3月5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从拾荒妹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是一种什么体验?》的报道一经推出,立刻在全网引起刷屏式传播。而与以往两会报道不同的是,该作品首次运用AR技术呈现。

  当新技术手段结合传统报道主题,会碰撞出什么火花?传播效果又如何?对此,《网络传播》专访了该AR作品的主要参与者、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总编室主任助理宋玉萌。

  《网络传播》: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将AR技术和两会报道相结合,创意十足,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该作品的传播效果如何?

  宋玉萌:用新技术手段结合传统报道主题,一直是我们每年两会期间的重要报道思路和自我要求。AR新技术形式使得报道先声夺人,全媒体的形式吸引了更多年轻受众的注意力,阅读体验更好。据不完全统计,该作品在新华社客户端上浏览量超过1200万人次。

  《网络传播》:什么是AR技术?我们发现此作品还有VR技术手段在里面?

  宋玉萌:AR也叫增强型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视频、3D模型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结合,并进行互动。2016年有一款名叫Pokemon GO的手游风靡了全世界,这款虚拟现实相结合、在现实场景中“捉小精灵”的游戏就部分采用了增强现实技术;2017年春节期间,支付宝推出的AR红包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家普及了AR新技术。VR和AR这两种技术非常适合与新闻报道相结合,适合选题的视觉展现以及与受众互动。所以,此次报道就把VR全景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手段结合了起来。

  《网络传播》: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们决定将AR技术运用在“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的报道里?

  宋玉萌:两会召开之前,我们梳理贵州人大代表的情况时,通过前期采访发现了这个典型人物——苗族人大代表蔡群。她命运的巨大转变和她为家乡改变所做的努力,都鲜明地体现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所以,当时就将这个人物的履职故事确定为我们部门两会期间的一个重点选题。在深入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苗绣视觉上的冲击力、当地脱贫前后的对比、贵州山区苗寨的秀丽风光,都是非常适合视觉展现的元素,所以,我们决定创新性地将VR+AR技术应用到报道中。

  《网络传播》:先进技术和报道主题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宋玉萌:这组报道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新技术手段和传统报道完美结合。新技术的使用让传统报道主题产生了新的视角和吸引力,技术形式服务于主题,更好地视觉化展现主题。在新媒体时代,报道主题确定时就应该突破思维局限性,设计适合主题的全媒体展现形式。同时,技术应该服务于主题,不能一味为了技术炫技而使用技术。(刘沁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