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记者佟静在驻地采访。

三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天色还未亮,我和同事们便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在大会堂外排队,等候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开幕。同事调侃道,看升旗仪式,算是上会记者的额外福利了,大家痛苦着,并快乐着。

每年大会开幕前广场上排队等候的记者队伍,都蜿蜒如长龙一般。这其中网络媒体的队伍,亮点纷呈。从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引人注目的“钢铁侠”开始,网络媒体给“两会”报道带来了崭新的风貌。大家开始尝试多终端、多样化的融合报道。

中国网也不例外,作为中央重点网络媒体,中国网聚合优质内容,以“国计2017•路向”为主题,推出了“中国三分钟”“中国访谈”“HI中国人”等一系列的品牌栏目;“部长100秒”用直播和微视频的形式第一时间传递部长声音;移动端H5作品更是让国情尽在“掌握”。

中国网记者佟静在驻地采访。

部长通道,亲临零距离的“高度”

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大事。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从基层代表委员到国家领导人,共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展现“中国式民主”的自信和进步。部长通道,可以说是今年两会中体现“中国式民主”的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部长走到镜头前,直面媒体提问。

从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到9日,仅仅一周的时间,已经有29位部长回应社会关切,解答民生问题。从原来的记者艰难围堵部长,到今年的部长在通道排队等候接受采访,在这条不足百米的通道上,记者们亲身感受到了进步的力量。通过媒体的镜头,人们可以零距离接触这些国家“高度”。

“要适应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解决好‘甜蜜的烦恼’。”“住宅用地是保障住有所居的,不能拿来炒作囤积。”……部长们的很多金句通过部长通道传递出来,民生热点一一得到回应,“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就这样通过媒体的镜头在部长通道连接起来。

中国网记者佟静在两会采访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

驻地专访,感受接地气的“温度”

高端访谈,是每年中国网两会采访任务的重头戏。在过去几年的两会上,中国网的记者们都会采访到30位左右的省部级领导,为网友们带来“掌舵者”对国计民生的回应。艰巨的采访任务,严格的会场纪律,常常会让记者们面临很大的压力。

3月5日下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吉林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讲述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时,感触颇多地讲到,“在过去的一年中,吉林省在压力下奋进,在拼搏中收获,用两年的时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追平并超过了全国水平。”面对东北经济下行的压力,吉林用一组漂亮的经济数据让大家看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希望。

振兴实体经济,吉林是如何做的呢?中国网记者带着这个问题独家专访了吉林省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这已经是中国网记者连续第三年对他进行专访。当巴音朝鲁看到在大厅等候的我们时,微笑着打趣道,“你俩盯上我了,想了解哪方面的问题呢?”说着便脱掉外面的大衣,走到我们的镜头前。

过去的三年,他一直以亲和、诚恳的态度对待前来采访的我们,耐心回答记者的提问。采访后的聊天中巴音朝鲁说到,“你们关心吉林、报道吉林,是好事,我们欢迎。”

在西藏团、宁夏团、云南团……越来越多的书记、省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媒体。不用再花费时间和驻地工作人员“斗智斗勇”,也不用再费力围追堵截,这让肩负繁重采访任务的我们很欣喜。

除了书记、省长以外,中国网记者今年还关注了许多来自基层的声音。早在2015年,来自北京、上海、内蒙古的四位农民工基层代表朱良玉、巨晓林、周振波和薛志国,就曾经在人民大会堂前约定,共同为农民工群体发声。两年后,我们的图片记者继续采访跟拍了这四位基层代表,他们在大会堂再聚首,兑现约定,晒出了这几年为农民工群体呼吁的成绩单,商讨交流各自的感受和建议。

每次看到基层代表们脸上或是欣喜,或是忧虑的表情,听到他们讲述的或是成绩,或是难题,我们总是有更大的欲望和责任,通过文字、镜头把他们的声音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为他们也为社会呼吁更多的改变。

领导们坦诚认真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基层代表们带来身边鲜活的事例和声音,今年的驻地专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接地气的“温度”。

后记

作为两会记录者,我们严格遵守着“一颗热心、一双冷眼、一双勤快的手、两条忙碌的腿、一个自由的心灵境界”准则,奔跑在第一现场,为网友们带来第一时间的报道。

大家并肩作战、不辞辛苦,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记者这份职业的坚守和责任。今年,是我第四次上会。很荣幸可以作为五千名上会记者中的一员,近距离地记录这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代表委员,真切感受到历史巨流前进的脉搏。

每一支笔、每一个镜头,或许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中国式民主”前进的力量。(中国网 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