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记者杨月在两会现场。

  “民法总则草案这一条跟传媒行业紧密相关,一个肖像权,就将彻底改变媒体的采访行为,比如未来我们在街头采访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征得采访对象同意,才能以图像的方式将其呈现在屏幕上。”

  这是3月9日在政协新闻出版界别的小组会上,讨论《民法总则》草案时,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的一席话。这样“把自己摆进去”,从审议的法律草案中感到清晰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己所处行业中的痼疾,正视它并推动改变,寥寥几句,声不在高,却让我感受到一种“刚”的凛冽和高峻。

  “我们的数字电影《千年莫高》,没有质感,但画面极其准确。我们遇到的问题是既要让观众看它,又要保护它。数字电影的展示形式比以前的临本展示要好,临本用宣纸卷来卷去,好多临摹的老先生人都走了,他的临本本身都快成文物了,怎么办?我们精确扫描,然后做成数字电影上线,让全球都能欣赏到莫高窟的美。”

  这是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谈到保护莫高窟的故事,给我讲述的心路历程。因爱而护,因护而痴,在这位白发苍苍的“敦煌的女儿”眼里,既要保护又要发展的矛盾心情,在不断的调和中凝练出了一种宽和包容的气质,她以女性特有的“柔”护佑和捍卫着她的坚持。

  刚与柔,不同的是方式,相同的是坚持;不同的是理念,相同的是守护,守护对一个职业的敬畏,守护一种操守和信念。

  很荣幸,拿到记者证之后的第一个两会,我就成了上会记者,很感谢,因为接触着各行各业、各小组各界别的委员们,他们的故事和关注,让我大开眼界,又触摸到初心。

  在日常工作中,多种多样的新媒体形式常让我感到有一种“跟不上脚步”的焦灼,图表才用熟,H5又兴起,H5刚学会,短视频又风靡……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丰富表现形式,让我们的新闻报道精彩充实,但也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忽略了内容本身。往往在丰富的形式面前,内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更像个“产品经理”,只需要把新闻内容以适合的方式包装出来,就达到了目的。

  然而,从事这个职业的初心究竟是什么?只是为了用更漂亮的外壳去批量包裹新闻内容吗?

  不,走上这个岗位的初衷,是去感知、见证和改变,是用行动让情怀落地,是用文字推动进步,是用手中的笔去温暖寒夜里哭泣的孩子。

  所以,我重新厘定了自己的报道方向,我把未成年人遭受性侵的案例结合热点重新整理出来,撰写《周涛委员:性教育课本“尺度”该由科学说了算》,试图去引发更多人的思考。我多方求证未成年人的治安刑拘年龄在什么范围最合适,撰写了《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治安拘留年龄降到14岁有合理性》,试图引起公众对未成年人犯罪年轻化的重视。我去体验农村电商的经营故事,撰写《农村青年电商对接精准脱贫 是“蚂蚁雄兵”更是千军万马》,将这批有作为的年轻人的故事与国家大势相合,用我的笔去记录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是怎样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去改变和重塑。

  刚,一支笔的坚守。

  柔,一双眼睛的温暖。

  虽然,我只是一粒芝麻,被风吹离了茎的故乡。我坚信,也另有一粒芝麻,躺在风风雨雨的大地上。我们虽未相识,但终极乐观,因为我们顶的是同一轮太阳。

  就这样,在通往未来的职业记者之路上,用扎实的作品,用厚重的文字,去参与、见证、探索和推动,挽起朝晖,在遮天的群星里,去寻找那粒闪烁的微光。(中国青年网 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