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记者秦静在两会现场。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2017年3月,两会伴着和风,在神州大地漾出春意。代表委员们肩负人民重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春天的两会,已成为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今年也不例外。

  作为中央新闻网站的新闻记者,我很荣幸接到参与报道2017年全国两会的任务。在准备每一场新闻记者会采访提纲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和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这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大量补充知识和建立相关内容体系的过程,收获颇丰。我和众多记者们一样,带着想要问的问题、三脚架和“长枪短炮”在每一场记者会召开前的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排在新闻发布厅门口,等待会场开门后以最快的速度冲进去抢到一个靠前的位置,增加被主持人叫到进行提问的概率,从第一个问题到最后一个问题,一直积极举手,做好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的准备。

  除了做好记者会会场内的新闻报道外,我也参与到采访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中。在确定好选题和提纲后,便确定了想要采访的对象。今年,我选择采访医药产业方面的全国人大代表。3月4日下午,经过一番波折后,我打通了采访嘉宾的电话。他表示“自己在开会,暂时没有时间,晚上回驻地后时间就很晚了”。在刚刚听到这样似乎没有余地的回复,对于第一年参加两会的我来说,略有些失望。但想到跟前辈讨教经验的时候被告知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轻易放弃,我立马提出主动前往代表正在开会的地点,在他休息间隙进行采访的方案,经过一番沟通后终于得到采访对象的同意,并及时赶往预约地点,随时准备进行采访。最后,在等了近一小时后对其进行专访。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家酒店正巧赶上医药界的全国人大代表们正集体参加一个访谈节目,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无疑是在沙漠中遇到一片森林般的惊喜,有几个正愁如何预约采访的人大代表恰好正在这里,于是立刻对这几个“目标代表”展开相关采访报道。虽然采访结束后已经很晚了,但是看着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的代表们的建言,内心的收获沉甸甸的。

  在媒体融合、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的“两会设备”除了电脑、相机还有手机,在每一场记者会或者新闻现场通过手机进行短视频直播报道。这大大考验了我们的新闻敏感性和眼疾手快腿快的能力,有的时候如果反应慢一些,手机还没来得及打开,新闻现场就过去了。

  为了更好地报道好两会,我始终相信记者要在每一场“新闻大战”前做好各种准备,因为只有时刻准备着,全力以赴,才会不留遗憾。(中国经济网 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