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党的关怀 深耕广袤大地

新华社社长 蔡名照

新年伊始,新华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宣部部署,号召全体采编人员“将新闻写在大地上、写进人民心坎里”,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实现了参与人员380人和发稿数量4100条“双新高”。

一、把做好“新春走基层”报道作为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新华社党组提出,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履行好48字职责使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一是坚持“服务大局”。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宣传党的主张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二是坚持“人民至上”。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展现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三是坚持“创新为要”。加大融媒体产品供给能力,着力体现创新创意,提升融合报道水平。

二、把做好“新春走基层”报道作为推进落实“四个工程”、提升报道水平的一次生动实践,做到有声有色、出新出彩。新华社党组决定,为做好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的主线报道,2017年在全社扎实开展精品工程、扎根工程、创新工程和表率工程。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全社上下以“四个工程”为抓手,共播发各种形式稿件4100多条,日均发稿100多条,同比增长90%,有力地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突出精品意识,推出一批“镇版”和“刷屏”之作。我们结合实施“精品工程”,进一步聚焦重大主题、聚焦社会进步、聚焦舆论关注,着力打造体现一流水准的报道精品。例如,节前我们组织多路记者分赴各地采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在大年初一推出微纪录片《小账本连着大情怀》,推出仅24小时全网浏览量就超过一亿次,被网民赞为新一年中国“最暖心的纪录片”。

强化扎根群众,转作风改文风呈现新气象。我们结合实施“扎根工程”,抽调380多名编辑记者,组成几十路全媒体小分队深入沿海、内陆、边疆等200多个采访点。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感受,有的前往边陲哨卡,除夕夜与官兵们一起巡逻界碑为祖国守岁;有的聚焦“看不见”的春运工作者,挖掘翻山越岭的铁路“排石人”的感人故事……这些报道被各大媒体广泛采用。

着力报道创新,有效占领媒体传播制高点。我们结合实施“创新工程”,加快对“中央厨房”式编辑中心升级扩容提质,实现多方面创新。一是组织策划创新,按照全媒体采集、编辑、传播的要求加强联动,以“团圆”“坚守”等主题词对各形式报道作出全面安排。二是融合加工创新,综合运用微纪录片、动画视频、延时摄影等新媒体元素进行报道;三是报道手段创新,从“跟拍”到“直播”再到“互动”,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发挥表率作用,领导带头搞调研蔚然成风。结合实施“表率工程”,社领导带头策划重点选题,31个国内分社班子成员共计56人带队深入基层采访,采写了147篇稿件,产生了示范效应。

三、把做好“新春走基层”报道当成全面深入推进“走转改”活动的一次“集结号”,进一步提升“四力”建设水平。一些参加“新春走基层”活动的编辑记者们反映,更加深刻理解了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也领会了“走转改”永远“在路上”的真谛。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扎根工程”,持之以恒推动采编人员在实践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当前,作为全面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19”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求全社上下进一步密切新闻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提出社领导每年到基层单位调研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总社编辑部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安排4次基层调研;国内分社班子成员每年完成两个月以上基层调研。

我们将按照会议精神认真抓好落实,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十九大这一主线,扎实推进采编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转作风、改文风,更好地肩负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使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