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联网慈善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有32.5%的中国网民使用过互联网进行慈善行为,规模达到2.38亿。其中,使用互联网进行扶贫行为的最多,占比达到16.8%,其次为疾病救助,占比为16.0%。

图 2016年互联网慈善使用率

  2016年以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动相关业态发生突破性变革,中国公益慈善也借助互联网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借助网络公益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扶贫、扶持弱势群体、救助疾病、残疾人群等公益行动中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募捐、公益众筹、社交圈筹款等公益新模式的出现让慈善捐助更加便捷化、多元化和透明化。

  “互联网+”慈善运行新模式的发展,呈现出三方面主要特征:

  第一,促进了“人人做慈善”社会氛围的逐渐形成。互联网慈善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公众参与公益的便捷度,使得公众可以随时随到参与慈善捐助,同时让可供资助的公益项目更加多元,从扶贫、医疗、教育等传统公益项目,到环保、文化、艺术、农业等新型公益项目,让公众有更多的捐助选择权,吸引不同群体参与到慈善捐助。另外,互联网慈善新模式的小额捐款设置,降低了公益捐助的门槛,有效推动公益行为的传递。

  第二,推动了大众公益理念的传播和公益文化的形成。从“免费午餐”到“冰桶挑战”筹款,一系列运用筹资新模式的公益活动的成功,展现出移动互联网在传播方面的优势,使得慈善信息能够及时、快速地传递给公民个体,潜移默化地培养公民慈善意识并推动社会慈善文化的形成。

  第三,推动公益慈善组织高效、透明、可持续发展。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慈善筹资新模式对项目质量和信息披露有比较高的要求,要求筹资方对公益项目的细节,包括项目的意义、目标、预算、管理等情况一一进行说明,这就促使公益行业努力提升项目开发能力和信息公开能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 郝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