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30,零下22摄氏度,沈阳铁路局通化工务段工长荣传刚检查了一下装备,嘱咐7位同事做好冻伤防护,然后就一起出发了。汽车把他们送到70公里外的工区。在那里他们要抬着2台探伤仪步行往梅集线方向,在4个小时内对8000米普轨线路“体检”,找出轨道出现的伤损,做相应补修,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通化工务段地处长白山脉的高寒地区。严寒时时威胁着探伤工,这也是东北地区探伤工面临的挑战。

  “并不是所有的铁轨都需要这样探伤。”荣传刚给记者科普铁轨知识,“现在的高铁轨道采用新型接轨,几公里一个接头,每25米1个焊点,是焊死的。老式铁轨12.5米1个接头,所以跑起来有哐当哐当的节奏声。”通化工务段管辖的铁路正线1010千米,站线358千米,道岔1226组,有沈吉等9条线路,部分线路设备陈旧,磨损、断裂成为列车安全隐患。

  7个人有3个防护员,一前一后一中,间隔800米至1000米,目的是监视来向列车,以对讲机和卫星电话为联络,以防意外。另外4个人,2人一组,技术探伤。

  线路空旷,寒风凛冽,荣传刚边走边拿小铁锤不断敲击钢轨听声音。“红旗号执机组”党员探伤工宫伟辉念着口诀,“接头站停看波,小腰慢、大腰匀速探”。执机助手程洪涛和张海军每到一处钢轨接头和道岔处,都要用小镜子向暗处照射。有时要用双手扒开积雪,拆下沉重冰冷的接头夹板,仔细探测。如果发现有问题的铁轨怎么办?“轻伤的就上夹板,在轨道中间的轨墙上用钻孔机打6个眼,用螺栓拧死。重伤的就要割下来换新轨。”荣传刚说。

  来到通灌线特殊段,长2公里多的路段有桥梁有隧道还有曲线。高级技师、被誉为“钢轨神探”的全路学习型标兵宋修斌不时提醒大家,“精神起来,精神起来!”钢轨探伤仪显示器不时传出报警声,一条条波形条纹在屏幕上跳动。“这是A超,显示波纹的。A超中显示有问题的波纹包括上下斜裂纹、水平裂纹等。铁轨经列车挤压会在头部出现气泡,造成内部伤,就要仔细作出标记,通知养护维修车间处理。”宋修斌告诉记者,“这项工作需要专心,几个小时连续不断盯着探伤仪上的图像”。

  天寒地冻,在野外一待就是5个多小时。几个工友的眉毛、鬓角都挂上了冰霜,走到积雪厚的地方,鞋里时常灌进积雪,手脚冻得生疼。由于受到作业时间的限制,他们要抢着时间在列车通行的空当内完成作业,探伤工顾不上吃饭,只能带着干粮,就着冷风充饥。

  傍晚,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双腿登上返回的汽车。荣传刚感慨地说:“春运期间,虽然我们感受不到车站的人潮汹涌,但我们辛勤的劳动能够保障千千万万的旅客安全回家,这很值得!”(记者 李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