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发表《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

  (2017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中国对亚太安全合作的政策主张

  二、中国的亚太安全理念

  三、中国与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系

  四、中国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

  五、中国参与亚太地区主要多边机制

  六、中国参与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

  结束语

  前言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地域广阔,国家众多,拥有全世界60%的人口,经济和贸易总量分别占全球总额的近六成和一半,在世界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发展日益引人注目,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地区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亚太地区的重视和投入。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深刻调整,亚太地区格局也在发生重要深刻变化。

  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全面参与区域合作,积极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亚太不懈努力。

  一、中国对亚太安全合作的政策主张

  当前,亚太地区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和平与发展的势头依然强劲,是当前全球格局中的稳定板块。促和平、求稳定、谋发展是多数国家的战略取向和共同诉求。亚太国家间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大国互动频繁并总体保持合作态势。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分歧和争端是各国主要政策取向,地区热点和争议问题基本可控。亚太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处于世界经济增长“高地”。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次区域合作蓬勃发展。各类自贸安排稳步推进,互联互通建设进入新一轮活跃期。同时,亚太地区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朝鲜半岛问题复杂敏感,阿富汗和解进程进展缓慢,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继续发酵。一些国家加大在亚太军事部署,个别国家推动军事松绑,部分国家经历复杂政治社会转型,恐怖主义、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受自身结构性问题和外部经济金融风险等影响,亚洲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作为亚太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中国深知自身和平发展与亚太未来息息相关,一直以来以促进亚太繁荣稳定为己任。中国愿同地区国家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扎实推进安全对话合作,共同维护亚太和平与稳定的良好局面。

  第一,促进共同发展,夯实亚太和平稳定的经济基础。扩大经济利益融合是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基础,实现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稳定的根本保障,是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总钥匙”。亚太地区在经济合作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应在此基础上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和互联互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缩小区内发展差距,让各国和各阶层民众共享发展红利,拉紧各国利益纽带。

  着眼于共同发展,中国提出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中国欢迎各国继续积极参与,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推进伙伴关系建设,筑牢亚太和平稳定的政治根基。亚太地区国家具有独特的多样性。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同样可以成为伙伴,关键在于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亚太大国对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应客观理性看待他方战略意图,抛弃冷战思维,相互尊重正当合理的利益关切,加强良性互动,合作应对地区挑战。中小国家没有必要也不应在大国之间选边站队。地区国家应共同努力,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

  中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致力于同各国、各地区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致力于与美国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与俄罗斯不断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印度积极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推动中日关系持续改善。中国领导人多次在不同场合阐述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构建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三,完善现有地区多边机制,巩固亚太和平稳定的框架支撑。地区国家应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继续支持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发展,推动相关机制密切协调配合,为增进相互理解与互信、扩大安全对话交流与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致力于推进地区安全机制建设,同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六方会谈,搭建香山论坛平台,建立中国-东盟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筹建澜沧江-湄公河综合执法安全合作中心,积极支持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加强能力和机制建设,参与东盟主导的多边安全对话合作机制。中国在各个地区机制下提出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倡议,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交流与合作。中国将承担更多国际地区安全责任,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

  第四,推动规则建设,完善亚太和平稳定的制度保障。国家之间和平相处需要秉持法治精神,遵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以普遍接受、公正合理的规则为保障。国际和地区规则应由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不能由哪一个国家说了算,不能把个别国家的规则当作“国际规则”,更不能允许个别国家打着所谓“法治”的幌子侵犯别国合法权益。

  中国是国际法治和地区规则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为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法治精神,中国同印度、缅甸于1954年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迄今已加入几乎所有政府间国际组织和400多项国际多边条约。中国致力于维护地区海上安全和秩序,加强机制规则建设。2014年中国推动在华举行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通过《海上意外相遇规则》。中国将与东盟国家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争取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外空等国际新疆域规则的协商,推动制定普遍接受、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则。

  第五,密切军事交流合作,增强亚太和平稳定的保障力量。中国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和挑战,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任务艰巨繁重。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坚强保障。中国武装力量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武装力量是国际安全合作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参与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方位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中国坚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深化同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边境地区信任措施合作,推进海上安全对话与合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护航和救灾行动,举行中外联演联训。

  第六,妥善处理分歧矛盾,维护亚太和平稳定的良好环境。亚太地区热点问题多为历史遗留。地区国家应秉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传统,通过直接谈判与协商妥善处理、和平解决争议问题,不能让老问题损害地区发展与合作,破坏国家间互信。对于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应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间的对话谈判寻求和平解决。在有关问题解决前,各方应开展对话,寻求合作,管控好局势,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基本方向不会改变,致力于同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的政策主张也不会改变。中国积极推动朝核、阿富汗等地区热点问题和平解决,努力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二、中国的亚太安全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解决新问题需要新理念。面对蓬勃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武力至上的陈旧安全理念已不合时宜。新形势下,各国应与时俱进,以开放包容精神加强团结合作,创新安全理念,推动完善地区安全架构,为维护亚太安全探索出新路径。

  (一)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5月召开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表示,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努力走共建、共享、共赢的亚太安全之路。

  共同安全,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安全,不能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要尊重并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强化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同盟不利于维护地区共同安全。

  综合安全,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通盘考虑地区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又统筹谋划应对各类潜在安全威胁。

  合作安全,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通过坦诚深入的对话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求同化异、和睦相处。着眼共同挑战,积极培育合作应对意识,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

  可持续安全,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各方应聚焦发展主题,积极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夯实安全的根基。推动共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安全合作良性互动、齐头并进,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可持续安全。

  这一安全观顺应全球化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扎根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汇聚了地区国家的智慧和共识,体现了各方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迫切需求,为亚太安全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二)完善地区安全架构

  维护亚太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构建面向未来、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安全架构。

  第一,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应是多层次、复合型和多样化的。地区国家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发展水平、安全关切各有不同。亚太地区既有东盟主导的多个安全合作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平台,也有历史形成的军事同盟。这种多样性决定了区域内短期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框架,多种机制齐头并进将是地区安全架构演进过程中的“常态”。各国都应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作用。中国推动构建亚太安全架构,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现有机制的完善和升级。

  第二,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建设应是地区国家的共同事业。多极化是全球大势所趋,地区安全事务应由地区国家平等参与、共同决定。地区安全架构建设事关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需要各方积极参与,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亚太是大国利益集中、互动频繁的地区,大国应共同推动完善地区安全架构,更有效地应对日趋复杂的安全挑战。有关双边军事同盟应增加透明度,避免对抗性,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第三,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应建立在共识基础之上。地区安全架构构建是长期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国应继续加强对话合作,在不断积累共识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地区安全架构建设。当前,应继续以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为重点,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积累互信,逐步为构建地区安全架构夯实基础。

  第四,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应与地区经济架构建设协调推进。安全与发展联系紧密,相辅相成。安全架构和经济架构作为整个地区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应统筹考虑,同步推进,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安全架构,确保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和平稳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安全架构建设提供稳固的经济社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