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无人机、直播等新传播技术接连涌现,为媒体融合传播打开新“视界”。其中尤以网络直播最具参与度和话题性。作为视频新闻领域的先锋,央视新闻率先布局,网络直播成果卓著。第15期“网络传播沙龙”现场,央视新闻新媒体新闻部主任杨继红担当主讲嘉宾,分享了直播浪潮下,央视新闻的探索与思考。

  视频的未来:2017年微视频自我发布将愈发成熟

移动互联时代,小屏幕承载着大入口,内容生产者必须关注其所带来的变化。杨继红认为,小屏变成了真正的信息终端,和人们同场存在,在每一个生活场景中,为人们提供信息交互。

视频要发展,必须重视小屏幕,必须强化现场感。杨继红进而认为,“视频的未来在移动,移动的未来在视频。”她介绍,截至目前,“央视新闻”已进行近400场移动视频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8.2亿。央视新闻优势资源向移动端集结,形成了专注移动端发展的战略共识。

“我预计2017年是微视频自我发布走向深度和成熟的一年。用户通过简单的图文、简单的视频表达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社会观察,以此建立他在人群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直播的未来:深耕评论区,实现专业化

“以视频为重点,以新闻为龙头”的央视在直播方面有怎样的认知和实践?

杨继红认为,移动直播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交互性。用户通过评论、弹幕等方式交互,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接受者和生产者;

2、轻量级。直播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个人一部手机就可以发起直播;

3、同场感。电视直播仍是一个节目,而移动直播是搭建了一个事件平台,直播本身带来的围观、用户对于直播过程的影响力,这些本身也构成了事件的一部分。

虽然同为视频直播,但移动直播并不等同于将传统的电视直播搬到手机上,而是“现场+同场交互+用户之间进行的后台交互”的全新形态。杨继红表示,未来,要在网络直播领域取得优势,需注重以下两方面提升:

1、专业化。“当用户手里有媒介工具,发起和生产内容时,我们把它叫自媒体。但从一个自媒体人到真正专业的传播者,中间还有距离。”杨继红介绍,央视新闻通过组织化生产,挖掘系统化内容,以专业记者筑就核心竞争力。未来,央视新闻将搭建起基于全球新闻报道资源的移动端传播布局。全球直播状态矢量图可以即时了解直播状态,而通过“云镜计划”,现场当事人可以云端回传信号,实时分享。

2、互动性。移动直播,屏幕上方是直播现场,下方是实时评论,“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同时观看,数以十万计的用户发表评论”,搭建了一个交流场域,一个与用户发生强相关的接口,所以想要突出优势,深耕评论区,提升交互质量非常关键。

  媒体融合的未来:社交风口不可阻挡

每当新的传播渠道和技术诞生,总会引发新旧媒体的争论。杨继红认为,新旧媒体是个伪命题,“广播与电视、报纸与杂志……从事内容生产、组织用户、聚集用户的机构,只要能善于用新的媒体、新的手段、新的终端,它就是新媒体。”

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可以安然如故。2016美国大选,民众背对希拉里合影。“这释放出一种很强烈的信号”杨继红表示,1993年罗斯福赢在广播媒体,1960年肯尼迪赢在电视媒体,2016年特朗普赢在社交媒体。同场交互,我在场,我发布,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标配。

杨继红认为,在今天,传统媒体依然活着,但用户行为趋于社交化,消费时间趋于碎片化,优势媒体趋于平台化。社交的风口已不可阻挡,如果不进入社交风口,很难保持雄踞传播高地半个世纪的优势。(作者:杨林林;摄影: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