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2日,《又见到你》主创团队走进武警交通部队。图/浪万鹏 摄 

  6月以来,全国多地汛情严峻,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贯彻习主席的指示要求,发挥我军能打硬仗的光荣传统,全力投入各地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一线。在受灾面积大、部队出动多、任务转换快的情况下,如何在第一时间全景式报道部队抗洪抢险行动?全军政工网充分发挥网连三军、直达末梢的传播优势,迅速聚合一线报道力量,采取稿件众筹、统编分发、内外联动的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抗洪“网络快播”的新路。

  截至8月20日,全军政工网共发布抗洪信息1200余条、新闻图片近万张、融媒体产品20余件,网络阅读量超亿次,微博粉丝直线飙升,许多信息瞬间刷屏,不少官兵成为时尚“网红”,充分展现了人民子弟兵过硬的战斗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众筹分享:既当战斗员又当报道员

  据国家防总介绍,今年入夏以来,我国28省(区、市)1500多个县先后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在七八月份汛情吃紧期间,全军和武警部队有数万名官兵奔赴数百个点位执行抗洪抢险任务。那么如何把各部队的抗洪信息第一时间收集上来、报道出去?

  安排记者赴一线采访、打电话要情况、等着基层来稿报信息等传统做法,不可能涵盖所有任务部队和救灾点位,也会使报道的时效性大打折扣。全军政工网针对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特点,借助微信传播平台,采取稿件众筹、信息分享模式,建立起“部队防汛救灾报道群”,打通了全军政工网中心网站与任务部队信息直报渠道。遍布全军的特约记者、通讯员和任务部队官兵,既当战斗员又当报道员,在抗洪抢险间隙随时随地采写消息、抓拍图片、提供线索,并及时上传发送到全军政工网中心网站,确保了部队行动与网上报道同步展开。

  7月25日16时30分,湖北孝感三台湖西堤突然决口,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一名战士用手机现场抓拍到官兵用身体封堵溃口的珍贵镜头,全军政工网立即编发图文快报《大堤决口!官兵用生命抵抗溃流》,之后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成为当日网络热点。网民留言:“看到这一幕,我们感动了、泪奔了,也真正懂得了什么叫用血肉筑长城!”

  随着汛情的北上西移,全军政工网抗洪报道群的成员不断增多,即使在非主汛区部队的抗洪抢险行动也得以充分报道。7月28日,新疆托里县山洪爆发,县城多处商铺被淹,全军政工网以图文快讯报道了塔城军分区某边防团紧急救援的动态信息。整个抗洪抢险期间,借助全军政工网抗洪报道群贯通基层、全域覆盖的优势,实现了对任务部队全面、实时、快捷的跟踪报道。

  统编分发:建立“中央厨房”高效运行机制

  抗洪期间,全军政工网发稿平台每天都能收到来自一线部队的几十条甚至上百条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是一线官兵现场采写的“急就章”,内容也存在同质化现象,需要后台编辑进行分类整合、深度加工。全军政工网参照各大媒体网站建立“中央厨房”的通行做法,调用中心网站精干力量,专门成立抗洪稿件编发团队,实施24小时在线值班,对抗洪一线的信息统一策划、分类加工、多种生成,借助网站专题、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4个传播平台,实现内外网多端同步推送。

  湖北汉川老观湖130米决口合龙、江西九江方向增兵守护大堤、安徽庐江紧急转移受困群众、河北邢台大贤村星夜驰援、北京京港澳高速公路排水抢险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抗洪抢险行动,全军政工网都通过微博和移动客户端等平台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对各个部队抓拍报送的洪水中的“血肉堤坝”、救援一线的“馒头哥”、手臂架起的“生命通道”等图片报道,综合制作成《这个夏天,他们是最火的“网红”》H5微场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后,一周内阅读量达22.2万;7月13日,安徽某预备役团战士、退伍老兵刘安军,因连续奋战、过度疲劳牺牲在抗洪一线。编辑人员一边向安徽省军区核准情况,一边组织宣传稿件,7月14日晚间开始打出一套“组合拳”:发布消息稿《退伍老兵刘安军,守护大堤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设计制作同名H5微场景,推出短评《敬礼!用生命守卫长堤的老兵》。相关帖文在人民微博头版头条刊发,阅读量达48.9万、转发594次,汇聚形成礼敬抗洪烈士、点赞抗洪精神的浓浓暖流。

  内外联动:借助人民网传播优势多端推送

  今年的洪水来势凶猛,哪里受灾了、灾情有多大、救援怎么样等问题是汛期的一个社会热点。编辑人员感到,全军政工网是部队内网,仅仅在内网上搞好抗洪抢险报道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广而告之”,要把部队的救援行动大面积地向社会传播,起到激励士气、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

  灾情发生后,全军政工网及时与人民网沟通对接,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专门开设“部队防汛救灾快播”政务发布号,在人民网认证开通官方微博账号,设置权威发布、一线传真、抗洪先锋、图文报道、热点回应等5个专栏,累计发布相关信息800多条,光明网、中青网、中新网等主流新闻网站,搜狐、新浪、网易、腾讯等商业门户网站,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新媒体平台纷纷转载,人民日报#直击抗洪#话题阅读量达2.3亿、讨论9.7万,新浪微博#子弟兵抗洪#话题阅读量达1.4亿、讨论3.7万。7月9日,人民网总编辑亲自撰写的特稿《抗洪前线:最勇是战士,最亲是军人》在人民网头条发布,被300多家网络媒体转发评论。《什么是抗洪一线战士的生活?“太阳的勋章”告诉你》,在人民日报客户端首屏头条发布,人民网官微在新浪微博建立“太阳的勋章”话题,两天内阅读量达300多万,网友跟帖评论2000条。

  同时,全军政工网还积极与“学习小组”“钧正平工作室”“军报记者”“央广军事”等有影响力的“两微一端”互动分享,全方位反映部队抗洪动态,实现了“政工网信息优势+互联网传播优势”的强强联合。

  创新表达:做好有力度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特写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带来了网民“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把抗洪宣传深深地印在网民的脑海里,全军政工网积极改进话语体系,清晰定位、精确对焦、抓住眼球、吸引关注,着力提升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

  正面宣传有力度。大量运用准确翔实的数据、清晰震撼的图片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增强宣传严谨性。《历时100小时,长江流域最大305米决口合龙》等众多报道,直观描述抗洪形势的严峻复杂,真实展现部队官兵勇猛无畏的动人画面,为“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添加了新的注脚。

  舆论引导有态度。灾难面前部队官兵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网上涌现出“最美睡姿”“最美大脚”“最美背影”等一段段动人佳话,但也有个别网民质疑“抗洪手段十几年不变样”“还是泥水就馒头”等。全军政工网及时策划推出《十八年来,抗洪战场上的变与不变》《后勤保障棒棒哒,抗洪官兵蛮拼的》等网文,充分反映不变的是官兵的赤子之心、奋斗精神和为民情怀,变的是抗洪的科学精神、先进装备和专业力量,形象展示救援部队在医疗卫生、洗澡洗衣、吃饭就寝等方面的可喜变化,“有图有真相”赢得了网民的理解认同。

  典型报道有温度。宣传中注重运用平民化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代入式的描写,不刻意煽情、不人为拔高、不官话套话,用真情实感打动网民。《脚捂烂,皮磨掉!点赞抗洪一线桥梁兵》等图文报道,通过画面语言、细节描摹、感人故事为网友送上“心灵鸡汤”。《七月,浪尖上飞涌着一支英雄的歌》H5微场景,寓诗歌、配乐、动画于一体,通过抒情的音乐、震撼的画面和多种形式的互动,让网友如临抗洪一线、产生情感共鸣,为一线官兵积赞100余万次。

  歌以咏志:创作推出网络公益歌曲激励军心士气

  文化是有战斗力的。抗洪宣传不仅限于新闻报道,文化艺术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受1998年抗洪公益歌曲《为了谁》的启发,在做好抗洪抢险动态报道的基础上,全军政工网采取众创众筹的模式,在网上广泛征集30余部抗洪题材的公益歌曲。

  为了充分体现这次抗洪救灾“军爱民、民拥军”的浓浓情谊,最终确定主推以老百姓视角歌颂抗洪部队的歌曲《又见到你》,再现抗洪一线乡亲们为战士擦汗送水、老师们为战士洗衣做饭、孩子们为战士举手敬礼、送行队伍排队几公里等感人场景。

  歌曲MV在汛情“七下八上”的紧要关口推出后迅速走红网络。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国家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人民网与全军政工网联合举办了“传唱抗洪歌曲 点赞抗洪部队”主题宣传活动,使这首充满正能量的歌曲传遍大江南北。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紫光阁、环球时报等知名微博,学习小组、军报记者、向党看齐等微信公众号广泛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3次滚动播出,中央电视台等进行了热点报道。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又见到你》歌曲MV在“秒拍”单曲播放量达423万次,话题全网点击量突破1亿次,形成“现象级”传唱热潮。为此,中宣部主办的中央文明网评论道:这部MV虽没有明星加盟、大腕客串,但90后、00后看完都称这部片子很“燃”,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民心所向,人民子弟兵与广大老百姓的鱼水情深是民心所向。(马永平、胡承传: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文网中心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