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长征,我们想到的也许是“爬雪山、过草地”的不易,也许是影视剧中的炮火连天,也许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艰险历程,但唯有自己站在那些见证历史的山川河海边,昔日文字的描述开始慢慢鲜活起来,让我们知晓那段红色岁月究竟是怎样一曲壮烈诗篇。

  金秋时节,记者团沿着曾经被红军两度征服的金沙江,重新踏上了红军途经的禄劝、石鼓、上江金江等地。一路上,我们追寻了许多80年前红军战士绝处求生、昂扬向前的红色印记以及当地群众为红军提供情报、担当向导、护送伤员的红色故事。但对于我而言,红军路的“天堑变通途”或许是行进途中最直观的体会。

  还未进入汛期的金沙江,依然是激浪滔天,犹如一条黄色巨龙,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峡谷间。80年前,宽阔的江面成了想要渡江摆脱敌人阻截的红二、六军团的第一只拦路虎。过程不用赘述,虽然红军在渡江的过程中未掉一人一马,但28名船工4天3夜不停地摆渡足以说明了当时渡江的不易。如今的金沙江沿岸客运早已由木船换成了机械船,而发达的客运也解决了沿岸村庄的村民渡江出行问题,在木斯扎渡口,士旺村村民胡学志告诉记者,现在的机械船渡江,就像城里的公交一样方便。

  渡江后,红军将士又遇到了高耸的雪山,作为第二只拦路虎,雪山高原的海拔和苦寒的天气给红军将士的体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如今,在红军精神的影响下,冲破关山阻隔、天堑艰险的交通建设捷报频传,不管是四通八达的公路还是密布全国的航线都已经将红军老区的新面貌进行了完美展示。正如当地人所说,“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好日子,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建设发展好自己的家乡。”

  在丽江石鼓采访时,记者团还偶遇了前来培训的玉龙县乡镇党委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原来时值长征胜利80年之际,玉龙县的村官们也来到了红军渡江纪念碑前,学习红色的历史,从而理解长征精神,更好地感知肩上的责任。其实在采访中这样的“偶遇”还有很多,不管是“长征大道”“红军超市”这样带有红色气息的地标,还是路边的市民向游客骄傲地介绍家乡的红色历史,亦或是那些传扬下来的红军往事,都告诉着我们,如今的金沙江,早已和长征精神紧紧相依相连,这首金沙水暖的长征赞歌,80年来仍在云岭大地久久回响。(云南网 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