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飞机穿过北京的云端一路将我带到陕西。十三朝古都,沧桑巨变尽在眼底。在西安落脚,随后一路向北,来到铜川,来到延安,来到这片红色的热土。

  80年前,长征在这里结束最后一战,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从25日到29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采访活动来到长征最终胜利之地——陕西。58家网络媒体从北京从上海从全国各地会师陕西,重走长征路、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探访老区百姓,让鞋底沾满泥土,写冒热气的新闻报道。

    红区心脏一直在跳动

  26日,年轻的网络媒体记者、编辑们重登薛家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薛家寨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军的大本营。薛家寨正面直上十分陡峭,最陡路段达80度。即便如此,大部分的小伙伴们还是选择放弃背面上山,选择正面,迎难而上。虽然登山前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但真正爬山时还是被这险峻的地势折服,很多人不时发出感叹声。在很多山段,大家必须依靠抓紧铁链才能继续前进。很难想象,当年红军在这里,比现在更恶劣的自然、生活条件下,建立了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后勤单位和领导机关驻地。薛家寨四号寨是照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中心和指挥中心,是红区的心脏,李妙斋、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战斗,如今,网媒新闻工作者登上这里,重走圣地,除了感受革命精神,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精神始终有所传承。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80年前的中国人还是今天的80后、90后们,他们始终具备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这就是红区精神,红区的心脏一直在跳动。

  穿越硝烟的历史浓缩

  纪念馆承载着记录、传播、传承的使命。一个历史纪念馆,它所承载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精神是浓厚的,它使参加过战斗的人有所寄托,是战士的精神家园;它使后人在这浓缩的一方天地尽可能清晰的看到闪着光的、发着热的峥嵘岁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洛川会议旧址”、“直罗镇战役旧址”、“延安宝塔山”、“清凉山新闻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切尾巴战役遗址”……一个个纪念馆、战役旧址,向我们真切诉说着长征的故事,陈列摆设的照片、物件穿越硝烟弥漫的战火、妻离子散的悲痛、保家卫国的大义走到我们面前,安静地躺在那,仅仅是躺在那,隔着玻璃,也能感受到它身上沉甸甸的历史。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而纪念馆的展示无疑是在保住历史、留住过往、传承民族精神。

    黄土高坡一去不复返

  此次行程最令人难忘的恐怕就是陕西的“绿”。原听说,这里的黄土高坡风沙弥漫,扎着白头巾的汉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可来到延安市吴起县,全然不见传说中的“黄土高坡”,这里甚至拥有国家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吴起在1998年就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与自然和解,寻找与之相处的和谐之道。这里的百姓退耕还林后,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还有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移民搬迁”政策也使诸多居民受惠,实现脱贫。从黄沙漫天到群山环绕,18年的退耕还林之路是吴起的又一次新的长征路,而这次长征路一如80年前的长征一样,在这里取得了胜利。

  5天的走基层采访,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革命老区,感受长征精神也探访今天的老区发展,聚焦精准扶贫也关注政策实施。走出办公室,去新闻发生的地方,去需要记者的地方,走下去,把笔放下去,写起来,这是新时代下记者要走好的长征路。“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活动在陕西结束,同时又是记者新长征路的新出发点,在这条路上,我们带着坚韧不拔、认真求是的长征精神写好每一篇报道,永不止步。(央广网 王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