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天捉摸不定,刚刚还晴着,一会就乌云密布,不一会又下起了雨。“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进行到第四天的时候,我随着网络媒体大部队来到了红原大草原,高原反应已经慢慢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慢慢习惯在紧张疲惫的路途中,自由地呼吸,自由地思考。

  坐在奔驰的大巴里,我拨开窗帘,望向辽阔的天空,在想:当年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天空?

  1935年5月25日,大渡河水奔腾不休。长征中的红军,遣突击小分队强渡安顺场渡口,17名年轻的战士带着仅有的步枪、大刀和几枚手榴弹,在后方掩护下,冲进激流……

  1935年5月底,夹金山顶空气稀薄。红军战士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夹金山,身体疲惫、衣服单薄、干粮不足,用竹竿和树枝做成拐杖翻越雪山……

  1936年8月上旬,日干乔大沼泽静谧秀美却暗藏危险。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部分指战员从阿坝县出发经红原县渡过蜿蜒西流的嘎曲河,踏上了征服“死亡之海”的艰难历程……

  数不完的当年,他们闯过的一场场生死考验似乎就在眼前……而现在我脚下走过的,就是他们曾经走过的路,我脚下的大地,也曾把他们中疲倦的英雄之躯,永远留下……

  史诗、传奇,长征的苦难和辉煌可歌可泣。可也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心里:漫漫长征路,放到我们这一代,我们能否坚持下来?当时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不抛弃、不放弃?

  《经济日报》的老记者,也是继红军之后,完全按长征原路、同样用时368个日夜走完两万五千里的第一人罗开富说:“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那一代人的不懈坚持。长征精神的核心就是树立理想,坚定信念。”

  坚持、坚定,理想、信念……再朴素不过的答案。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中华民族也不会走到今天……这几个字扎进我心里,铿锵有声。

  然而,长征精神有着无限的内涵,它是中华民族所有优秀品格在长征路上的汇聚、融合,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无一不在其中;同时,长征精神有它的时代性,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践行长征精神;此外,长征精神也有着它的延续性和持久性,就是80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依然熠熠生辉,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中薪火相传。

  理解了长征精神内核,就会理解他们的选择。重走了长征路,让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一场新长征,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是的,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战争年代,先烈们为了革命,为了和平,选择了长征。我们这一代还需要为了全面小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砥砺前行,下一代也会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继续努力奋进。而我们每个人,也都要走好每个人的长征,我们每个人,都要实现每个人的梦。

  草原上的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把人们引向更远的地方。站在千千万万红军曾经走过的地方,我们缅怀先烈,我们不忘初心,我们内心坚定……(中国经济网 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