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宣传和践行伟大的长征精神,培养锻炼网络媒体队伍,中央网信办主办了“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9月10日到14日,我有幸参加了其中四川站的活动,跟随当年长征的脚步来到雪山草地,目睹了当年红军奋战的地方,如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追寻篇—他们播种,但不参加收获

  在红军过草地纪念碑上,有这样一段话: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困难,我们获得辉煌。”

  看到这句话时,记者团从茫茫无际的草地边走过来,也刚目送了另一队身着当年红军军服的追念者向草地深处走去。

  由于地质变化,现在的草地已经不再像80多年前那样是“吞人的深潭”,而没有一种缅怀方式,能比重走这段当年的险程更加深刻。

  回过头,草地一路之隔的小山丘顶上,巍然矗立着“红军过草地纪念碑”。山丘不高,但站在脚下看去,碑像定海神针一样直逼天际,正如红军长征之精神,鼎力支撑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理想信念。

  80多年前,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带领下,以大无畏的乐观主义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奋斗精神创造了一个中国历史、甚至世界上都难觅其二的军事奇迹。

  从小学课本中的陈赓与红小鬼的故事,到影视剧中越雪山过草地的情景,再到这次亲身走过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长征的精神已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烙下印记。

  如今,我们乘坐汽车越过雪山,仍觉山势陡峭,气候寒冷,当年红军可是草鞋一双负重前进;

  如今,我们未入草地深处已觉前途漫漫,当年红军硬是在缺医少药中走出了这片险滩。

  我们为翻过雪山、走出草地的英雄欢呼;我们更为被留在途中的英烈祈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你们是重彩一笔。

  13亿人民心中,你们是不远的英魂。

  感悟篇—他们继承红色精神,矢志向前

  回忆历史,记者们会泪流;走过今天,却由衷微笑。

  不论是曾经强渡大渡河的安顺场,还是夹金雪山较小的小金村寨,甚至是经历了两次地震、在苦难中重建的芦山红星村,川蜀大地的人们守着红军长征最艰难的一段征程,却走出了一条又一条不同的幸福之路。

  他们聪明,陈望慧从一朵没被野猪拱了的玫瑰中看到了商机,做起玫瑰深加工产业;

  他们灵活,红星村第一书记设计了长短线结合、养殖种植一体、农企深度合作的致富路径;

  他们坚韧,夹金山下嘎日村的书记杨朝军把路修到了3000多米的山上,带着一伙人开出了一片吸引游人的世外桃源。

  乐观坚韧,不正是长征的精神?

    行动篇—我们冲刷信念,忠实记录

  在几天的活动中,我也一次次被同行的敬业所感动。

  下车拍照、记录,上车马上开始工作。看吧,刚上车的半个小时特别安静,只听到键盘敲打的声音;只看到低头编辑微博的身影。

  高原缺氧,山里气候寒冷,不少记者都是裹着被子在电脑前与后方联系、修改、发稿。

  新媒体的小朋友们还玩起了直播,手里拿着直播杆一举一个小时,还要不断播报这最新采访动态。

  最辛苦的还是保障工作人员,他们安排行程、联系采访、收发稿件……

  但谁都没有掉队。

  对很多80、90后记者来说,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现实的压力往往让我们怀疑生活,怀疑曾经的理想,甚至怀疑曾经的信仰。

  而重走长征路,让经历了钝痛的理想再出发,让那些模糊的信仰得到冲刷。

  长征,一直在路上。

  我们,一直在记录。(中国西藏网 赵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