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它以特有的魅力突破时代和国界,被人们广为传唱。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为感悟长征精神,更好地践行“两学一做”,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四川省网信办承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四川站,由9月10日开启,历经五天的“走转改”活动让我们重返历史现场,重温悲惨壮烈、史无前例的长征历史,用脚步去丈量艰苦漫长的征途,用心灵去感悟红军面对屠刀与诱惑时仍然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精神。

  四川是红军长征中极其重要的省份,红军在这里徒步闯出了一条跨越高山峡谷、雪山草地前无古人的转战新路,并创造了“五个最”:征战时间最长,经过地域最广,自然环境最恶劣,红军长征线路最长,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召开会议最多。地广人稀,雪峰连绵的泥泞道路,让我们切实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以及伟大的军人毅力。当年的红军在长征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与党内的错误思想展开斗争,还要克服无数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自然天险,还要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克服万重困难数次征服了八座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雪山,三次穿越了人迹罕至、环境恶劣的茫茫水草地,取得长征胜利,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明知前方艰险无数,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前仆后继地奔向征程。“任雪山莽莽,任草地茫茫。跨万水千山,伴月冷星寒。汗飞三江水,血染九重山。”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冰封的皑皑雪山、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乌江天险、大渡激流,面对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粮食的严重短缺,红军战士们却用自己的双脚,长驱直至两万五千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是坚定不移的信仰、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的精神让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和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伟大的长征,是这些身体瘦削但灵魂高尚的人们,用脚板和意志丈量出来的。红军仅三大主力在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就至少在万人以上。今天,已经无法精确统计有多少战士牺牲,但是重走长征路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红军战士们的坚定信念,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和鲜血保卫着祖国及人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和平及希望。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光照千秋绽放异彩。四川雅安石棉县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青龙场红军纪念厅、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革命遗址、两河口会议纪念馆、亚克夏红军烈士墓、日干乔沼泽地、松潘县川主寺镇、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这些遗址详细记录了先烈的赫赫功绩,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延续与升华,以红色氛围熏陶人、以红色历史教育人,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凝聚爱国激情,激发报国动力。从中折射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必将成为我们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源泉,成长进步的催化剂,我们要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把红色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步入新世纪的我们,同样需要坚定的信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四川马尔康市卓克基土司官寨、夹金村玫瑰园基地、川主寺镇传子沟村、西索村等华丽蜕变,通过学习和运用红军精神,四川人民正在努力实现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此次活动让我们访乡情,听心声,唠家常,身体力行,用双脚丈量土地,真切体验基层生活,感受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长征精神。文字是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创作出真正“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具民生视角。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和平年代的新长征。(人民论坛网 刘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