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至9月10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委网信办组织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贵州站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全国的50余家网络媒体辗转2500余公里,深入到贵州黎平、瓮安、湄潭、遵义新蒲新区、汇川区、播州区、仁怀等地进行实地采访,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足迹,通过手中的笔、镜头和媒体影响力,把耳闻目睹的贵州同步小康的新风貌、新变化,贵州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好故事、好新闻,呈现和传递给关注贵州发展的广大网民。

  这是我今年以来在贵州参加的第三次“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也是一次全程感受红军长征精神的学习锻炼之旅。作为一名长期跑在一线的记者,每一次在基层采访的过程中,我都会收获颇丰。本次“走转改”以红色为主线,围绕贵州守住生态和发展底线展开,通过奏响“红”“绿”交响曲,如何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因此,我将采访重点放在了贵州这座红色之城如何迸发绿色活力上。

  贵州是红色文化的热土,红军足迹遍及68个县,是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份中活动时间最长、区域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通过近年来的发展,贵州提出要做强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三块长板。作为一线记者,如何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报道,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应当是记者必备的素质。同时,记者还要学会“跳出地方看地方”,要站在中央全局看代表性、看典型性、看先进性,对所写稿件精准把握。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要坚持多往基层跑一跑、看一看、听一听,用心发现基层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充分挖掘基层的新闻“富矿”,做到多下基层抓“活鱼”;坚持多把素材比一比、想一想、问一问,用情将基层的采访与报道做好,确保鲜活有血肉,做出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新闻。

  另外,新闻报道还要坚持百姓情怀和人民本色,要明白报道写什么、怎么写、为谁而写。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主题要突出,而且要兼具灵魂和思想,还要有个性特色,具有比较优势,并且能与当地实际和百姓生产生活联系起来,通过丰富多样的报道手法,将基层的新面貌和新变化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出来 ,让读者爱读爱看,还能入脑入心,才能在报道上出新出彩。(人民网 王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