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两万五千里,冰天雪地,洪水湍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震惊世界长征,用生命和热血谱写近现代史上这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篇章,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流传后人。

  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将台堡,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感慨于红军当年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伟大壮举,并号召大家传承好、弘扬好红军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长征精神。这不仅仅是从精神层面的缅怀和传承。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制定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推动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落地。

  2015年的中央扶贫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新的长征,在贫困这个人类社会共同的敌人面前,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已经在路上,脱贫攻坚新长征,在红军长征精神召唤下,重新再出发。

  80年后,本着“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的嘱托,也带着对80年来的红军长征与脱贫攻坚新长征的敬畏,我有幸代表着央视网,和来自中央和地方的数百位网络媒体编辑记者一起,循着红军当年的足迹,零距离感受着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新长征路线,开启缅怀和感触之旅。

  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在中央网信办组织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的”全国第三站的贵州,尤其令人记忆犹新,艰难险阻、惊涛骇浪、一切犹如在昨,每每驻足,感动连连。

  红军足迹不远,基层万象更新,在红军长征精神直接触及的地方,基层百姓的生活与山水风貌,都焕然一新。

  少数民族聚居的贵州黔东南、多民族融合的黔南、承载红军长征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亮点频现,成绩显著,老百姓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政策滋润下,地方党政部门积极创新且用心地带领下,精神面貌一新,道路房屋一新,这些终将唤起脱贫攻坚同奔小康路、实现中国梦的万众一心。

  镜头所向,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举目所见,有真切动人的实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用基层的故事,冲淡那些快节奏的钢筋水泥中群体的浮躁,用主流正能量的故事,唤起全社会对红军长征精神的共鸣,也唤起对脱贫攻坚奔小康新长征的共鸣。

  在贵州期间,为期一周的重走长征路,让我们这群媒体人零距离接触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也让我们感受到脱贫致富的中国梦,是何等的艰难而崇高。

  文字、图片、视频、VR、无人机,电脑端、移动端、客户端、微信、微博各种元素,围绕着红军长征和脱贫攻坚新长征的点点滴滴,把基层百姓和干部共同挑战贫困的努力,通过全国乃至全世界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文本,用娓娓道来的带着温度的故事,与所有人一起感受着、聆听着, 整齐划一地传承着、弘扬着长征的精神。

  讲述的技巧千百种,真实的感悟在其中,我们这些新媒体的小编记者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悟,一边写,颠簸的车上、繁华的街头、寂静的凌晨,大家不辞辛劳,奋笔疾书,都希望把所看所想,内心交融的故事,凝结着心血编织成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新闻故事,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传达给网友们。

  再苦,苦不过红军长征二万五。再累,累不过红军长征老前辈,这群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人,怀揣着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敬畏,用媒体人的新闻热情与探访精力,同样发挥出了网络媒体人不畏艰苦、敢于奋斗、排除万难的优秀品质,生产出了一大批视角独特、精彩丰富的网络新闻作品。

  大家通过用最真挚的采访、最生动的报道、最创新的表现形式,对长征历史进行了深情回顾,在缅怀中观察,在敬畏中发问,在感动中落笔,把红军长征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脱贫攻坚的成就,进行了深度剖析和立体展现。让广大网友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一个曾遭受过炮火洗礼、贫穷落后的贵州,也正在弯道取直、日新月异、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雪山草地的红军长征已经远去,脱贫攻坚的新长征正在路上。一切如在昨,一切归于初,不忘初心,负重远行。昨天已经过去,今天正在拼搏,明天充满希望,在缅怀中再出发吧。(央视网 王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