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奔小康”贵州之行已经结束,但其间点滴仍不时缭绕在心头。五天的行程很短暂,但又很漫长,漫长到让人在一次旅程中就仿佛穿越了80多年的时空。

  行进在“多彩贵州”,有时不禁在想,当年长征经过这里的红军将士,他们当时在想什么呢?是在想离别的亲人,还是在想牺牲的战友?是在想如何甩掉敌人追兵,还是在想怎样解放劳苦大众?或者更多时候,什么都没在想,只是在默默地、坚定地向前走着。

  于都“十送红军”、湘江血战、遵义会议、爬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在艰难得令人难以想象的历程中,永不磨灭的长征精神得以铸就,而当年那支在神州大地上一路播撒火种的队伍,也如凤凰涅磐一般浴火重生,从此引导中国革命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站在遵义会议旧址前,那栋两层小楼如今只是静静伫立着,仿佛一直以来都这么平静。而我们知道,在那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伟大转折”就在这里发生,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置身遵义会议纪念馆,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历史照片,记录下革命先辈的牺牲和努力,厚重的历史令人震撼。重走长征路,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我们已习惯了和平安宁的生活,很难想象当年的中国老百姓身处怎样苦难的境况,或许只能不时地从电视上关于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家的报道中窥见一斑。那位名叫艾兰的三岁叙利亚小难民的死,曾让全世界的媒体和民众为之痛惜,可是有多少人能想到,在战乱动荡、民生凋敝的旧中国,又有多少孩子,没能等到长大成人,就在悲惨的环境中悄无声息地死去。

  从1840年以来就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桎梏、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在1949年终于获得真正的独立解放;而在21世纪的今天,更是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正在一步步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一切不正是当年革命先辈们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吗?那支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的伟大队伍,他们所希望为中国老百姓带来的,不正是我们现在每天都能享受到的和平安宁的生活吗?

  缅怀先烈,是为了不忘历史,是为了感恩,更是为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长征精神,并不因当年红军长征历程的结束而消逝,相反,它一直在激励着无数的中国人坚持不懈,奋发图强。如今的贵州大地上,长征沿途一路走来,无论是在黎平肇兴侗寨,在瓮安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在湄潭田家沟和“七彩部落”,还是在娄山关“藤编一条街”,在仁怀茅台镇,在遵义新蒲新区,我们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长征精神的发扬光大。那些为了消除贫困、建设小康,乃至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的人们,他们所书写的当代长征史,也必将为后人所铭记。

  不忘初心,长征永远在路上。而长征精神,作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也将激励着我们,在“全面奔小康”的新长征路上,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砥砺前行。(中国经济网 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