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记者“先生”:

我们在一起已经一年两个月零五天了,谢谢你一年多的关照。不知不觉,已经300多天,回忆起和你在一起的日子,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坚定地和你站在一起,除了感谢你带给我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还谢谢你带着我走过祖国那么多地方,接触到了那么多人。

十年前,我站在家里的电视机前,电视上是一个记者在为农民的权益奔走呼号。我觉得自己眼睛一定是放光的。从那时候起,我觉得我以后应该和你在一起。

2015年8月31日,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我见到了你。初次见你,我总是很紧张。没有什么采访经验,跟着指导老师去采访,总是不敢说话,生怕说错了会让你名誉受损。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能和你站在一起迎接这样特殊的时刻,是我从未想过的事情。

阅兵式之后,我和同事第一次合作,写出了我们相识之后的第一篇稿子。看着自己的名字和你的名字并列排在文章的第一段,幸福和自豪从心底里由然而出。

自己单独写的第一篇稿子就遭遇了“滑铁卢”。经过多次打磨之后,仍然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那几天,从早晨7点到晚上8点,我一直和你呆在一起。可是一次次失败让我不得不去怀疑自己有没有资格和你站在一起。因为印象中的你总是那么优秀,而那时候的我更像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妹。

彷徨过后便是痛苦的挣扎,不断地修改稿件,直到终于可以发布。那一天,只有我和你的名字单独出现在一篇稿子里。我像个得了一百分的小学生,希望全世界都能来看看这篇稿子。

后来,采访的机会越来越多。从最普通的消息稿练起。第一次自己出去采访,总是不好意思上前,心理默默地念叨“我是记者,我是记者”给自己鼓劲。第一次在采访中提问的时候,自己悄悄在场下写了好几遍问题,都是写了又划掉,划掉又重写,紧张地拿笔的手好像都在发抖。站起来说话的时候,声音也在颤抖。如果我提出的问题不能直中要点,我可能会给你丢人。大概从那时候起,你在我心中的分量就变得越来越重。

http://news.youth.cn/gn/201611/W020161105617609101458.jpg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非洲时,记者开可在北京语言大学采访非洲来华留学生。

一直都觉得你光彩照人,好像太阳一样,走到哪里都能发光发亮。直到那一次,我才知道和你在一起有多累。1月24日零时,2016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那天也是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最低气温降至-17到-16℃。为了采访到2016年春运北京铁路局开出的首趟列车,我晚上九点多就到了北京站。一头扎进了人山人海的候车厅,对将要回家的旅客进行采访。候车厅挤满了人,我艰难地一步步挪动着寻找采访对象,已经记不清和给我让路的人说了多少对不起。

直到列车快要检票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找到足够的采访对象,不得不先和其他同行一起,绕到检票口等待。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其他人是有多拼。有几个同行为了拍到最好的照片,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跪在检票口的小铁门上进行拍摄。虽然冬天穿得多,但是一百多斤的重量全部压在腿和那根细细的钢管接触的部位,那得多疼。还有等待检票的工作人员,耳朵都冻得通红,不停地跺脚,只为了等待指令为旅客检票。

终于,0点11分,火车缓缓开出北京站。深夜的北京站变的很寂寥,橘黄色的灯光带不来一丝温暖。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寂静的火车站。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了凌晨两点多的天安门,依旧雄伟壮观。后来,因为春运,我又去了火车站三次,可是每一次,都没有一列火车可以带我回家。我能做的就是目送回家的人们远行。

http://news.youth.cn/gn/201611/W020161105617609150476.jpg

2016年春运第一天,在北京站候车厅,记者开可采访即将回家过年的人们。

和你在一起,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光鲜亮丽不是你的真面目。你的真面目是无限地接近最真实的人们和他们最接地气儿的生活。和你在一起,注定了每天奔跑在采访的路上,可是我却甘之如饴。

后来,我们一起见过很多人。从加蓬来华的留学生周埃乐,那双满含着泪水的眼睛让我心酸;“女愚公”邓迎香,那双充满力量的手让我动容;苗寨老奶奶分别时摸摸我的脸,让我的心变得温柔;为祖国大飞机事业奋斗的年轻人们,让我为祖国的强大欢呼;借宿窑洞写出《厚土》的清华学子肖亚洲,让我为中国的新青年们点赞……

你告诉我,你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你希望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我知道,自己距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自己踏过的每一步,都有你的陪伴,也有无数个让自己感动的人带来的砥砺前行的力量。

你还记得去采访烈士张楠吗?那是我和你在一起之后,哭得最惨的一次。至今仍能回想起来很多细节。张楠28岁的生命于2015年7月26日定格在索马里。见到张楠父母时,他们忍红的眼眶让我的心猛地一颤。

那时候做记者还不到一年,大大小小的采访也参加了不少。但唯独这一次,让我觉得自己是有多么无力和无能。面对一个将热血洒在国旗上的年轻人,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描述这样一个只比自己大几岁的“兵哥哥”;面对沧桑的父母,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表达对他们的尊敬。那一刻,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的。

伴随着张楠父母的讲述,眼泪不停地往下掉。我用录音笔和手机同时录音,生怕错过一个细节,想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真实的张楠。采访结束的时候,二十多位同行一起起立,给二老敬军礼或者鞠躬。这是自己经历过的最庄重的一次采访。

从临沂回到北京,或许是张楠的形象太深入骨髓,曾经有两个晚上都梦到他。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庆幸,我的文字能祭奠张楠,能还原一个28岁生命最后的壮烈前行。

后来,我们又一起去川藏线采访护路的武警战士。兴奋、紧张,甚至觉得川藏线的每一座大山都有神秘的力量在吸引着我。现在回想起来川藏线上的战士们,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他们:背弃都市繁华,守住群山寂寞,因为军装在身。

初次见到那位叫舒绍芬的中队长,我只看了一眼他的双眼便不再想看。双眼通红,让我不敢看,也不忍看。这是典型的高原病。我一个外人看到都会觉得心疼,他们的家人该有多疼。

晚上,在盘山路上,我看着车窗外黑漆漆的山谷,很想问问他们是不是也曾感到害怕?看到东达山上空的圆月,是否也思念着家中的妻儿?岁月静好,他们为我们担负了太多。

http://news.youth.cn/gn/201611/W020161105617609184088.jpg

2016年9月,记者开可在贵州省丹寨县采访当地的苗族蜡染公司。

曾有人告诉我:“你不知道一篇报道能带来什么影响。”现在,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力量。我庆幸自己成为他们故事的记录者和讲述者。我有时候在想,如果没有人记录他们的故事,是不是其他人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是如此平凡而又伟大?

这一年,自己经历了很多重大的事件。国家主席习近平走美访英、里约奥运会、杭州G20峰会、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长征胜利80周年,这些事件的报道中都能看到自己的文字。时代风云的记录者莫过于此,为国家的强盛喝与赞,为百姓的安宁鼓与呼。

我感激你,因为和你在一起是我的梦想;我感激你,因为你让我成为讲故事的人;我感激你,因为你让我更加坚定这个世界因为无数平凡却自有光芒的人而变得更加温暖。

你说,记者从来不是好工作。哪里苦去哪里,哪里有困难去哪里,哪里有危险去哪里,你却从不知道,和你站在一起,我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价值。

时代在召唤,初心不改,纵然前途漫漫,我依旧想无愧于“记者”这个称谓。

记者先生,余生,还想与你并肩,书写历史,改变世界。

想无愧于你的

新闻界小学妹

2016.11.4

(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