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仪式上全体人员向红军烈士三鞠躬。

  9月29日下午,陕西省吴起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中,一支庄重严肃的队伍集结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他们是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任贤良,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相关负责同志,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网信办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43家网络媒体的59名编辑记者。他们向在80年前长征途中牺牲的全体红军烈士敬献花篮,三鞠躬,寄托哀思。

  陕北的吴起,是1935年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的会师之地,也是此次跨越六省、历时一个多月的“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途经的最后一地。历史和现实在此时此地交汇:八十多年前的胜利会师,标志着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今天网媒编辑记者们集结于此,标志着中央网信办主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集体采访活动的圆满收官。

  八十年后的新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多路部队,历经各种曲折,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历时整整两年,最终在西北地区胜利会师。

    

在贵州,记者们在花茂村冒雨采访。(中国网信网 陈舞阳 摄)

  今年8月23日,“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在江西于都启动。一个多月来,队伍已走过一万公里,途经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甘肃五省,行通道、经遵义、爬雪山、过草地,倾听了百岁老红军王承登的长征经历,记录了罗开富老记者30年前重走长征路的感人故事,也见证了花垣县十八洞村、湄潭龙凤村、静宁继红村等革命老区的巨大变化。

  在四川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中,新华网记者汪亚站在一尊名为《藏族妈妈》的雕塑前几欲落泪,这尊雕塑讲述了一位藏族妈妈搭救一名红军战士的故事,战士醒后,她把自己孩子仅有的一双鞋送给了红军。汪亚说:“我们需要接受苦难教育,多去贫困的地方走走,多听听革命故事,这种经历帮助我们磨练意志,铸就心灵。”

  央视网的记者王小英说,“走出办公室我们才能嗅到新鲜的空气,来到田间地头我们才能发现真实的素材,走到老乡中间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精准扶贫的成效。一路上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故事,让我非常震撼!”

  革命队伍到陕北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延安建立了红色政权,在随后的13年间,中共中央在这片土地上领导军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传承下来的延安精神也成为了后来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9月26日,“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陕西站在西安启动。五天时间中,采访队伍走过了西安、铜川、延安三个市和耀州、宝塔、洛川、延长、富县、吴起六个区县,参访了薛家寨、洛川会议、直罗镇战役等革命旧址和陕甘边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等纪念场馆,走访了洛川旧县镇苹果标准园、文安驿镇、铁边城镇、吴起县退耕还林森林公园等扶贫项目基地,深入了田间地头、老乡家中,听他们说起一段段与扶贫有关的故事。

    记者在铁边城镇采访当地老乡。(中国网信网 汪徐秋林 摄)

    洛川苹果城里的农民向记者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中国网信网 汪徐秋林 摄)

  如今的陕北,旧貌换新颜。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里曾这样唱道:“热腾腾的油糕摆上个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现在陕北人民不再只用油糕和米酒欢迎客人,洛川的苹果有了身份证、畅销到论个卖,文安驿镇的扶贫搬迁工程让窑洞里的居民开上了汽车,住上了楼房。

  9月29日,@人民日报发布的一条吴起县的航拍段视频引起了一阵热议:传说中的黄土高坡,怎么突然之间变成了绿色?@回忆专用小碼嘉的解释得到网友的一致点赞:“从小在陕北长大,在延安大山里,政府发树苗给农民,并发米发面,给补助,政策的激励下,如今的大山,绿树成荫!”

  年轻的力量

  军旅作家王树增曾经在他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中写道: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14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

    西部网记者樊永强向记者展示他的航拍设备。(中国网信网 汪徐秋林 摄)

    每到一处,西部网记者赵昊都会用全景相机给全体采访团成员拍摄合影。

  此次活动中,更多冲锋在前、独当一面的网媒人同样也是80、90后的年轻面孔。西部网记者赵昊总是一手拿单反,一手拿全景镜头,背着20多斤的设备跑在行进队伍的最前面,在陕北早晚15度的天气里,总能看见他被汗水浸湿的后背;他的同事樊永强和队友则老喜欢用手里的iphone操控无人机,记录队伍走过的每一段路。1994年出生的中国青年网记者张思怡刚走出大学校园,采写的稿件《【网络媒体走转改】革命老区照金:红色土地脱贫致富绽新颜》就得到数十家网站的转载。面对同行的认可,她说;“团队里前辈们发的每一篇稿件我都会看。自己是陕西人,但直到来到照金才知道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创建了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在敬佩革命先辈的同时,也想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们。”

  网民网媒同样对这次活动十分关注。截止9月30日17时,与2016年“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采访活动有关的新闻已发布4.3万篇,微博已发布8.5万条;新浪微博开设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筑梦长征路#等微话题,阅读量达7.1亿。许多网友在观看了记者们发布的微博、短视频后,写下了自己的感受。@cjs2016说:“长征精神,应该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疾风劲草201212说:“每一次铭记,都是为了汲取精神动力;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新的出发。让我们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落脚点与出发点

    延安宝塔山,记者团在听取讲解员的讲解。(中国网信网 汪徐秋林 摄)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曾经的吴起,既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又是中共中央包围与扩大西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

  “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9月23日,在参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时,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继续在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一个多月以来,共有来自近百家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共计371人次,参与了此次长征。在13200多公里的新长征路上,年轻的记者编辑顶着酷暑,冒着大雨,下车采访,上车写稿。在江西,中国台湾网的记者李杰在采访中崴脚受伤;在贵州,中国网信网的记者陈舞阳发着高烧;在四川,数名记者承受着高原反应的折磨,但是没有一人在病痛面前退缩。

    采访团全体成员在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的合影。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任贤良表示,网络媒体队伍在此次活动中亲身体验了长征的英雄历程,经受了长征精神的洗礼,自觉践行了长征精神,得到了锻炼成长。

  新华网编辑马若虎在吴起县的结束仪式上代表网媒记者们发言时说:“我们珍惜这次接受长征精神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我们庆幸能得到网络媒体‘走转改’的机会。新闻工作者要将这次采访活动的体验和成果真正入脑入心,弘扬长征精神,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真实取材、客观报道,激浊扬清、传播正能量,做一个优秀的新闻人。”

  随着结束仪式走向尾声,吴起雨点渐停、天色擦黑,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依偎着的后山亮起了点点灯光,仿佛革命中牺牲烈士们的英灵闪现;胜利广场上人群渐散,编辑记者们在飞过的和平鸽下纷纷与纪念碑合影留念,观看仪式的群众相互招呼回家,孩子从台阶中间嬉戏滑过,大爷大妈又在广场上开始了新一天的起舞。历史和现实在此时此地交汇,并再一次证明了它的伟大:人们在缅怀中华民族历经战争与伤痛的同时,也在孕育着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和梦想。(中国网信网 汪徐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