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对人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中的每个细胞。面对错综复杂日益严峻的互联网环境,大量有毒有害信息如同癌细胞一样,吞噬着健康有用的细胞。这些有害信息大都披着“伪善”的外衣,麻痹人们的防范意识,以蛊惑的方式实施敛财目的。

网络诈骗的主体总是带着天使的面具,没有一双火眼金睛很难发现其面具背后的魔鬼。人们往往因为获取信息渠道不对称,而导致对相应虚假信息失去提防心;人们往往会一些信息的小部分真实性产生共鸣,从而对其整个内容失去防范意识。特别是网络上有冒充公安的,有冒充法院的,有冒充银行的,有冒充公证处的……这些荒诞的骗局背后,不能不说是人们对自身信息安全的忽视。

骗子们是从哪里获取到我们的身份信息呢?人们更多地怀疑是医院、是公安、是学校,很少人会从自身上找原因。大家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提交给骗子。比如,网络上经常有一些“前世今生”的测试,很多人觉得很好玩,便主动将个人隐私信息双手奉上;网络上有些“砍价”和“助力”的游戏,你发送到朋友圈,骗子第一时间就获取了你最亲密的人脉圈。这种疏忽,大多出于对一些诱惑的毫无免疫,在被蒙蔽中跳进诈骗的连环坑。在互联网大数据面前,你的身份信息陆陆续续被完善,直到骗子掌握你所有的信息资源。

骗子的手段千变万化,没有系统管用的防范教条,能确保自身安全的永远是自己,至少这七点你我都能做到:第一,不明来源链接不点击,不管标题如何华丽,如何吸引人;第二,任何营销活动不可能只在线上进行,没有落地线下活动可不参与;第三,任何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外链都要留个神,考虑下信息泄露的风险;第四,对方提出任何线上的汇款和转账都要加以区分,以免上当财物两空;第五,遇到事情莫慌张,冷静一下问问朋友,千万不要按照骗子的方式按部就班去执行;最六,请不要贪婪,往往有些骗术是花些小成本钓大鱼的;第七,网络上有害信息千变万化,无法定夺时不妨咨询下公安机关。

科技是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便捷时,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类这样的有害信息,此时不仅需要一双慧眼,更需要每个人守得住自己的内心,构筑一道坚不可摧的“全民防线”。如果每个人都自觉避免沦为有害信息传播的介质,我们的互联网环境就会更加安全。(许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