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网络媒体走转改 长征路上奔小康”的湖南站采访团抵达距离凤凰县城仅有7公里的菖蒲塘村,感受到了这个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独到之处。

  菖蒲塘村3年大变样

  土砖房变身小洋楼

  上世纪80年代,菖蒲塘村是全县的贫困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全村90%房屋为土砖房或石头房,10%为茅草房,村级道路、村间道路均为土路,人均纯收入仅有600元。

廖家桥镇党委书记马喜成介绍当年习总书记视察菖蒲塘村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摄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菖蒲塘村视察,提出了“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指示,为菖蒲塘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提振了全村信心。

  三年来,全村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745亩,年产水果1300万斤。廖家桥镇党委书记马喜成介绍,现在村民年均保底收入已经达到8000元。

  现阶段,90%的果农收入达3万元以上,90%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98%的农户实现了电气化,自来水和水泥路入户率达100%。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菖蒲塘村水果名气大

    百姓生活越过越甜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菖蒲塘村田少、水缺、路烂,是个穷村!” 村支书王安全介绍:菖蒲塘村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小山村,全村906人,人均只有半亩水田、一亩多旱土。

记者在拍摄菖蒲塘村的特色产品——红心猕猴桃。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摄

  据介绍,他们先后引进了多种水果品种,1988年选择中市场销路好的湘西碰柑,1995年引进“米良1号”猕猴桃,每公斤价格高达9到10元,2002年引进福建平和琯溪蜜柚试种成功,2007年又引进高品质的四川广元苍溪红心猕猴桃,每公斤批发价就达到20元以上。

  目前,菖蒲塘村水果年产值800多万元,水果年收入10万元的大户20多户。百姓收入高,生活自然越过越好,越过越甜。

    “女子嫁结队”年创收210万元

    多人靠技术实现自主脱贫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除此之外,水果产业的迅速发展,使菖蒲塘村诞生了一批技术高超的嫁接“农技师”,其中“女子嫁接队”更让该村妇女脱颖而出,丰富的苗木嫁接经验和吃苦耐劳精神,成为“女子嫁接队”走出去的名片。

  三年来,“女子嫁接队”由原来的16人发展成现在的112人,凭借高超的苗木嫁接技艺,“女子嫁接队”常年奔忙于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年创收210万元,当中许多人依靠嫁接的盈利实现了自主脱贫,也带动了贵州铜仁、重庆酉阳等地的产业发展,更让当地群众走上了小康富裕的道路。

  菖蒲塘村利用互联网+模式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菖蒲塘村作为廖家桥镇水果种植面积最大村,2015年蜜柚种植面积达500亩,实现产量180万斤。

  据介绍,面对蜜柚销售不景气的现状,村支两委转变销售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销售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先后邀请湖南盘古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苏宁易购入村考察,并实现网络营销合作。全年借助电商平台,实现蜜柚销售30万斤,成功在网络上打造了菖蒲塘村的水果品牌。

蜂蜜柚子茶展示。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摄

  除了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水果以外,返乡创业者还将菖蒲塘村自产的蜜柚加工成蜂蜜柚子茶等成品销售,通过网销和实体销售等方式,目前已经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