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简介】“学习经典”,紧跟习近平在重要会议、重要场合上的引经据典,立足中华秀传统文化,把时政中的经典内容作时代性的解读。

春暖花开,万物并作,对于各行各业来讲,新一年的征程开始扬帆,新一度的航行开始起锚。此时,最适合用习近平主席引用过的一句经典为大家鼓舞士气、递送祝福:“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这句诗出自唐末一位僧人笔下。诗僧尚颜送别他的朝鲜朋友,于是写就一首五言律诗《送朴山人归新罗》路途相赠,开篇就是这一句“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而这句诗,被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7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引用。习近平主席说道: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亚太是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都是亚太这片大海中前行的风帆。亚太未来发展攸关亚太经合组织每个成员的利益。中国对本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充满期待,希望同亚太伙伴们携手同心,共同创建引领世界、惠及各方、造福子孙的美好亚太。”

“浩渺”,浩瀚广阔、渺莽辽远,“无极”,无边无垠、无涯无际,“信”,听凭、任由之意。“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前路广阔、前途无量,御风而行、一帆风顺,这句诗是祝福远行的朋友扬帆正高、志向正远,是赞颂驶向的未来运势正好、前景正明。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这句话的格局绝对不小、视野绝对不窄,那是在形容漫漫征途里的发展大势,是敢断言茫茫征程中的历史机遇。

中华文明,是至今依然鲜活存在的古文明。它的汪洋浩瀚、生生不息,有“百川东到海”的广阔包容性,有“浮天沧海远”的强劲生命力。然而近现代以来,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中华文明落于人后、饱受质疑。其实,对于一种文化来讲,一时遭遇到从外部而来的强有力的刺激,从而需要调动起自我更新能力、自我修复机制,这未尝不是必要的发展过程,毕竟,中国文化自古就是一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自新型文化,它有不断向新、求新的能力,它有持久自强、自信的长力。而且,从社会发展始终秉持着起伏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来看,一种古老文明,在某些阶段走入低谷、暂时退让,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历史必然。

关键在于,从大势着眼、从大道俯瞰,文化的海洋会日渐枯竭,还是在潮涨潮落中澎湃而歌?中国文化,就正是“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态势。

当人类文明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多的网民数量、最快的网络行业发展速度。如果说,历经五千年检验的文化是传播内容,正在改变时代进程的网络是传播方式,那么,在内容上和方式上,当代中国都具有强大的优势——五千年的文化自信保障,七亿人的网络强国保障,就是“浩渺行无极”的文化海洋叠加着“扬帆但信风”的时代机遇!

中国文化的重扬风帆、满载而来,此时该如何去传播中国、影响世界?不是像曾经的海洋文明那样,靠占有新大陆强权推行自身文化,也不是像过去的农耕文明那样,在古丝绸之路上靠马帮一路汗洒征途,而是靠信息文明的互联互通、活力共享。

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多次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我们在互通有无的海洋上扬帆并航,就是我们在新的文明时代,不再以文明的冲突为生存基准,而是以文明的交流为前进动力。(作者 曹雅欣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