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裤,极简衬衫或T恤,简单的搭配背后,是一颗愿意为产品的完美竭尽全力的心,这种不张扬的努力,隐藏在他略显疲惫却始终挂着笑容的脸上。努力低调,话语却很高调,他经常用一些极致的词汇来形容自己的产品:彪悍、牛叉、没天理等。而他所追求的又绝不是一句漂亮话,而是做出“感动人心”的优质低价精品。
他是雷军,技术男出身,不惑之年再度创业,凭一款手机重新出发,为发烧而生,探索掌上“黑科技”,寓匠人之心于产品之中。他怀着满腔热血要打造新国货,“做好新国货,就是用‘真材实料’做出‘感动人心’的产品。”
在用户看不到的地方努力
“工匠精神就是在用户看不到、甚至不会怎么用的地方,你也要认真地做好。”这是雷军眼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他喜欢拆机,因为一拆开,就知道谁做得好,而这种喜欢拆机的习惯,源于父亲对他的鼓励。
雷军小时候特别喜欢拆装收音机、电视机,20世纪70年代,中国仍处于物质匮乏期,但雷军的这一爱好却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父亲花钱给我买了那些东西,小时候培养起来的对无线电的兴趣,使得我在40岁再创业时选择了智能手机这一领域。”雷军说。
2010年4月,抱着“做人生最后一件事”的心情,雷军与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原副院长林斌、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原总工程师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原主任刘德、金山公司原设计总监兼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微软中国工程院原开发总监黄江吉、Google中国原高级产品经理洪峰一起联合创办了小米科技公司。这个“创业团队”虽堪称豪华,但平均年龄超过了40岁。
中年男人的梦想再次改变了世界。2011年8月,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雷军对其销量的预期是30万部,如果“中彩票”的话,可以卖到100万部。但最终,这一年小米手机卖了超过700万部。此后,小米一直高速发展,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为7000万部,是国内出货量最高的手机厂商。
增长速度惊人,但绝不等于只要数量不要质量。中国由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早已脱去了稀缺经济的外衣,产品市场趋于饱和。随之,消费者从关注产品的功能、品质稳定,变为开始追求用户体验、设计和感受。
雷军尤为看重用户体验这一点。小米在成立之初就创造了每周五都会进行MIUI的更新与升级的模式,在网上征求百万用户的意见。雷军深情地说,这是粉丝经济,是相信群众、依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谈的是热爱,谈的是对用户的爱。”
正是由于这种“死磕”精神,关注每一个细节、关心每一个用户,小米才能在手机市场已经饱和的情况下,以优质低价的优势,迅速吸引众多“米粉”。
雷军在新品发布会上说,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基业长青,就要做到两条:第一要真材实料,第二要对得起良心。真材实料即精致的高性价比的产品,对得起良心即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不在乎第一,只做好产品,放下心魔,不再一味为卫冕而战,这是小米需要回归的初心。”
这种初心,可以说是一种固执。因为长期以来,在一些人的眼中,雷军是一个执着的商人,甚至可以用偏执来形容。这体现在小米五年多年来几乎从未改变的原则上:高配低价。
顺势而为找到自己的风口
雷军追求极致的精神,从大学时便苗头初露。1987年,雷军考入武汉大学,他用两年读完别人四年才能完成的课程,大二修满所有学分,完成毕业设计,包揽学校几乎所有的奖学金。大三时跟师兄一起创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毕业后,经过13个小时的火车颠簸,只身来到北京,从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经理走到金山CEO,从22岁到38岁,在长达16年的时间里,雷军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这家公司。
从金山辞职后,他开始4年休整期。期间,他做过投资,微博简介的业余爱好写的是天使投资,被业界称为“董事长专业户”。2012年初,有媒体估计,“雷军系”企业的估值高达16亿美元,短短18个月之后,这些资产就涨了10倍左右,约100亿~150亿美元。
但这好像并未满足雷军内心的渴望。他自称为互联网老革命,属于业界骨灰级人物,这么多年来他似乎一直没找到自己的风口。“你看雷军这么拼命也就干成这样,本质上雷军也不行,战略能力差了点。”雷军苦笑着说,这是熟识他的朋友对他的评价。
沉淀过后,雷军决定“顺势而为,找到自己的风口”,创办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大学时代看过的《硅谷之火》一直隐藏在他的内心深处,随着时代发展,年轻时萌发的星星之火一点就着,当雷军加上小米,便成国产智能手机的燎原之势。“小时候萌发的兴趣,到了中年才有机会实践,我想这也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农村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沃土
“随着移动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覆盖,国产高端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农村居民网络生活的形成,为农村互联网的形成和爆发提供了初步的软硬件土壤,农村互联网已到了爆发前夜。”雷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大胆预测,农村互联网是真正的大热点,会产生一大批独角兽企业。今年两会上他递交议案,应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打造现代智慧农村。
为此,雷军的新国货开始进军农村市场,从让年轻人用得起,转战到让农民用得起。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约为31.5%,城镇互联网普及率约为65.8%,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仍较大。“差距大就意味着蕴藏无数创业、投资和就业机会。”雷军以手机为矛,瞄准了农村互联网发展的版图。
农村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沃土,而非信息时代失联的孤岛。雷军表示,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过程中,用互联网思维“武装”8亿农民,结合互联网工具进行改造和发展,抢占全球农村互联网的战略高地。
关于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前景,雷军相当乐观,他认为,大力发展农村移动互联网可使广大农村实现“弯道超车”,跑步进入现代信息社会,实现农村“数字脱贫”,缩小甚至跨越城乡数字鸿沟,有助于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还可以带动广大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雷军的“飞猪理论”一直广为流传:站在风口浪尖,连猪都能飞起来。而如今,雷军又提出了新的风口论:农村互联网正在形成巨大的风口,是中国未来10年的黄金创业机会。(文/本刊记者 潘树琼 漫画/朱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