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供图/贵阳市委宣传部
全国第一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第一个WiFi公共免费全覆盖城市、第一个块数据大数据公共平台、第一个政府资源开放的先进示范城市、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之前也许谁都不会想到,如今拥有这么多“全国第一”之称的,是偏居西南内陆的三线城市——贵阳。
如今,贵阳给自己的新定位是“大数据之都”。作为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也因此与“大数据”三个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2012年,时任北京市委常委的陈刚还在分管中关村,这一年,美国政府公布了关于大数据方面的行动计划,陈刚在那个时候开始关注大数据,并逐渐意识到,大数据未来大有可为。
一年后,陈刚来到贵阳,基于长期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他看到了贵阳在发展大数据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此,贵阳开始了自己的大数据征途。
“我们是笨鸟,但我们先飞了”
2013年,贵阳开始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经济体制转型的主攻方向,这一年,大数据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谁都不知道大数据该如何发展,更何况把它作为推动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总体抓手。
当时,对于大数据的发展路径,陈刚并没有想得太清楚,只是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而最初的放手一搏,换来的是后来贵阳大数据发展的大步流星,无论是顶层设计、建章立制,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都在短短三年时间实现了飞速发展。
《网络传播》: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面前,贵阳发展大数据的思路是怎样形成的?
陈刚:有两句话,一是要走高大上的路。大数据是一片蓝海,如果没在大数据发展的前沿领域进行探索,那么很可能就会湮没在大数据发展的茫茫人海中。二是要走接地气的路。要让大数据被更多人理解和获益,比如我们发展电子商务、呼叫服务和终端产品制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逐步形成了发展大数据的顶层设计。
《网络传播》:全国各地都在发展大数据,贵州发展大数据有何比较优势?
陈刚:第一是先天优势。贵州有凉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充沛的电力资源和稳定的地质结构,这也是三大运营商陆续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的原因。第二是先发优势。所有的地方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我们先做了,也就是说,我们是笨鸟,但我们先飞了。第三个优势是先行优势。大数据需要先行先试,而先行先试最适合在欠发达地区、不敏感地区来做,因为这些地区有一定的容错空间。
“无痛不变,无痛不新”
光有数据中心不代表拥有大数据产业,贵州大数据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人才。在陈刚看来,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就是给他们机会和希望。
他注意到,现在社会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有办法的人没想法,有想法的人没办法。于是贵阳在今年启动了一个计划,让有想法的人与有办法的人结合起来,给每个创客找到支点,让创新更加有效。这一计划名曰“痛客计划”。
不仅要“先飞”,还要大家“一起飞”。贵阳市鼓励公务人员参与这一计划,如果方案被采纳,承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陈刚本人也很想参与,他笑言,也许有一天,自己真的会去报名,“但是现在我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支持‘痛客计划’上。”
《网络传播》:何为“痛客”?
陈刚:目前尚未被满足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我们称之为“痛点”,提出“痛点”的人即为“痛客”。以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提供痛点的人没有得到价值回报。但是痛点是有价值的,因为它给创新指明了方向。“痛客计划”就是给予这些人回报,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无论你是商人、大学生、公务人员还是退休干部,你把痛点提出来,社会来使用你的痛点,以此撬动社会创新的原始活力。
《网络传播》:通过“痛客计划”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
陈刚:“痛客计划”的意义不在于找到一两个痛点,而是激发整个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今年举办的首届痛客大赛,贵阳市共有5155名“痛客”完成注册,占全省的85%,其中贵阳市政府公职人员注册“痛客”的就有605人。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公务员队伍中容易滋生的官僚作风、不作为作风变成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甚至参与创新的机制。公职人员中精英不少,不应该是创新的阻力,而应该是参与者,是动力。
《网络传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政府公职人员报名?
陈刚:贵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鼓励公务人员参与“痛客计划”的意见,如果你提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被采纳,可以给你5万块钱、10万块钱的奖励,如果你提出来的方案特别有商业前景,被企业采用了,你还可以持有股份。在不违反上位法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地方特点,出台了鼓励政策,如果我们的公务人员认为他提出的痛点非常有价值,经过批准,他可以去创业,几年后不管他成功还是失败,如果他还希望回到公务员的队伍中,我们的大门始终向他敞开。
“爽爽的贵阳,筑梦的地方”
陈刚在2014年接受采访时曾经预判,如果快一点的话,只需三年左右的时间,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就会形成一个初步的规模。时隔一年半,当《网络传播》再次提及这一话题,他依然认为,自己的这个预测是正确的。经过三年的发展,大数据对贵阳的推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我们甚至听到了“贵漂”这样的词。“现在,大家对贵阳发展大数据有一种向往,怀揣着梦想,到贵阳来创业。”
《网络传播》:贵州大数据的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
陈刚:贵州大数据发展的一些前沿领域正在快速发展,比如大数据交易所投入使用一年,交易额已经突破7000万,比如大数据在电子商务呼叫服务方面给贵阳在2015年增加了10万人的就业。我们原来的年轻人在家找不到工作都要到东部地区打工,现在一台电脑、一根光缆、三个月的培训,他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小白领。我们也看到电子商务走进了农村,把原来深藏在深山里的好东西卖了出去,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却卖出了好价格。所以,大数据的发展虽然只有三年,但是我们看到了这个产业发展的希望,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我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所以我们的信心越来越足。
《网络传播》:贵州大数据的发展在全国是什么水平?
陈刚:贵州大数据整体发展水平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我们可能在先行先试方面走在前面,但是我们的产业基础、人才基础、技术积累等,跟东部地区甚至一些西部地区省份和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但我认为大数据有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大家都是新来的,在这个方面,谁去做,谁就可能有机会。也许我们永远达不到北上广的发展水平,但是有一个城市我们是可以比一比的,那就是印度的班加罗尔。班加罗尔也是处于印度南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边缘地区,但现在它成为了印度的硅谷,从来没人认为班加罗尔可以和纽约、伦敦比,但它在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我认为这个路径是值得贵阳借鉴的。《网络传播》:用简短的一句话谈谈你对未来大数据的期望。
陈刚:爽爽的贵阳,筑梦的地方。欢迎有着大数据梦想的创业者来我们爽爽的贵阳构筑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