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面最初是指报纸上的一种新闻编排方式,既有媒体对新闻主次的判断,也有媒体主张的表达。然而,随着报纸读者的流失及数字阅读的日趋普及,这种版面语言给受众带来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寻求和探索一种新的媒体表达形式来弥补版面语言弱化带来的影响,是媒体属性和媒体生存所需,也是需要媒体在融合发展中研究、实践的。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 版面语言在弱化

报纸的版面语言最为丰富。在所有媒体里,报纸最讲究版面语言。报纸版面语言表达的是媒体的新闻主张。报纸支持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抵制什么,除发表言论直接表达意见外,运用版面编排是常见也是最直观的手段。不同版面首先是报纸对新闻的分类,版面的前后顺序反映了媒体对不同类新闻的主次判断。在一个版面上,报纸想要区分新闻主次、表达媒体主张的形式也很多,比如标题字号大小,稿件编排位置高低,稿件所占版面大小以及一些辅助修饰等等。如果稿件配图,还能使该报道分量加重,视觉重心更突出。

报纸的版面每天都不相同,每个版面也因稿而异。在丰富的版面语言下,媒体的新闻主张得以表达。

网站的版面语言则相对固定。网站也有非常清晰的版面语言。以网站首页为例,网站首页的版块较类似于报纸的各版面,通过版块划分来为信息分类。网站首页多设有大号字体的头条新闻,如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新闻媒体网站,头条下还以小字配上相关新闻,从标题的形式上看,类似报纸的主题副题配合的标题形式。即便有些网站不以大号字体来呈现新闻头条,比如新浪、搜狐等一些商业网站,也会通过新闻的上下排序、字体加粗、颜色区分等形式来体现。

但我们也知道,除非改版,网站的版面风格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头条始终是一样的字体、颜色,甚至一样的字数,页面上的配图无论大图、小图,在改版之初是什么样的格局,之后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这样的格局。新闻在网站页面上以一行标题的形式展现,无论是几千字的长稿还是百来字的短稿,统统化为一行标题,而且字体一致,字数接近。在这种情形下,版面语言容易被网友忽视,新闻内容或新闻标题很多时候靠着“单枪匹马”吸引受众关注,“标题党”也正是在网站新闻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新闻客户端的版面语言非常有限。新闻客户端的新闻完全是一种滚动发布,各条新闻标题形式一致,所占区块大小相同,新稿件不断叠加,早发的新闻自然下沉。

如果说新闻客户端还能和版面语言联系到一起的话,那就是新闻客户端的栏目设置,也是对新闻信息的一种分类,如同报纸的不同版面、网站首页的不同版块。此外,大多数媒体类新闻客户端会在一定时间内定格首屏大图和最上面的一两条新闻,以强调媒体想突出的新闻热点和媒体主张。因为版面语言表达有限,新闻客户端对新闻标题表达的依赖更胜于其他任何媒体。

 传播情境变化加速版面语言弱化

传播情境是影响传播行为、传播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媒体终端形态、受众阅读方式的改变等都是影响传播情境的重要因素,从报纸到网站再到新闻客户端,传播情境的变化是媒体版面语言弱化的直接催化剂。

媒体终端演进,报纸难挽颓势。从传统纸媒到新媒体的过程,是信息传播技术变革的过程,也是传播渠道多元化的过程。以前,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报纸、电视、广播,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主要靠各媒体公开发行的报纸,读者可以选择的无非是这张报纸与那张报纸,或者是选择党报还是都市类报纸的区别。所以,报纸的主张对受众有很大的影响,报纸强势的版面语言,对报纸内容而言“如虎添翼”。

2014年全国报纸印刷用纸量约为270万吨,比2013年减少了近1/4。这说明尽管各家报社对发行量讳莫如深,但报纸发行量事实上下降了25%左右。同时,报业赖以生存的广告市场连续4年负增长,2014年的下降幅度甚至达到两位数。广告和发行量双双折戟,报业步入衰退期已难挽颓势,甚至有专家称报业正遭遇“断崖式”滑落。

当最具版面语言的报纸的受众人数锐减时,其版面语言所表达的媒体主张,所体现的新闻热点也就达不到原有的传播效果了。

阅读方式多元,数字媒体难补缺。当报纸的影响力开始下降时,媒体无一例外地在开辟新战场,如网站和新闻客户端等。但是,网站和新闻客户端的媒体主张表达远逊色于报纸。所以当报纸版面语言不能发挥其原有的传播效果时,网站和新闻客户端还不足以弥补报纸的缺口。

网民上网一方面登陆各大新闻网站,通过网站版面选择新闻,此时版面上的头条大标题、大图新闻、粗体标题等固有的版面形式或多或少仍能影响受众。但另一方面,随着网站技术的发展,网民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在这种情形下,版面语言起不到任何作用。另外,由于网站页面承载着大量信息,上网的选择范围远大于读一份报纸,网民在不能尽览全网信息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其感兴趣的版块,而后在该版块里选择他想要关注的内容。这种选择性阅读,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不关心,那便是盲区”。

理论上,手机新闻客户端突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受众完全可以依赖新闻客户端来获取信息。但是这一技术优势同样适用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手机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环境比起报纸、网站更为复杂。微博微信的发展先于手机新闻客户端,使得客户端还没有占据优势,就已经面临着强大的竞争。虽然报纸转战新闻客户端,其流失的受众却并未息数流向客户端。再加上客户端自身对于版面语言的表达力有限,所以也很难补上报纸流失的这部分传播影响力。

2015年9月29日,山东省菏泽市,当地一家都市报举办“十五周年报庆”活动,每版报纸高约5米,众多路过的市民驻足观看,拍照、合影。供图/CFP

 媒体融合下版面语言的继承之道

版面语言是新闻内容的承载形式,版面语言的弱化正是媒体影响力弱化的一个写照。媒体能处于舆论引导的中心,并有效引导舆论,那必是新闻内容和表现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媒体从未放弃对新闻内容深耕,却依然挡不住颓势,那么其中必是媒体没有真正找到适应发展、能够强势表达内容的承载形式。版面语言的弱化对新闻内容如此,对媒体广告亦如此。

所以媒体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做着新的尝试,探寻着能够继承或替代版面语言的新的内容承载形式,其中有可借鉴的经验,亦有看不清前景的困惑。

新闻推送式。新闻网站常见的推送方式有弹窗和报道专区,弹窗多推送即时发生的重要新闻,因不是网页固有版面,比较容易吸引关注;报道专区主要是对重大主题新闻的集成式推送,是临时增加在页面上的新闻区块,有非常突出的主题显示,在展示这一主题重要性方面较为强势。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当天,新华网首页直接被替换成纪念大会报道页面,可谓网站新闻推送“最强势”。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推送,几乎是每一个客户端都在使用的方式,直接表达了媒体对新闻重要性的判断,也比较能吸引关注。但是无论是网站还是手机新闻客户端,新闻推送必须有的放矢,只适用于少量新闻内容。

版面反哺式。顾名思义,这是报纸版面在网站、新闻客户端等介质上的一种表达。电子报是最原始的一种,以原样的报纸形式呈现给网民,小范围的继续表达着报纸的版面语言。同时,网站和新闻客户端在转载报纸稿件时,在标题里加入版面解析,正文中配上版面截图。2015年10月6日,人民网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为题转发《人民日报》头条稿件,并配发《人民日报》头版版面截图,以此来充分说明这一事件这一人物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传递和解读了版面语言。

内容订阅式。内容订阅首先需要对内容进行分类,网站版面容量大,所以各类信息都可以在版面上呈现,手机新闻客户端因为版面有限,不能尽显所有内容,通过用户订阅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受众需求,但可供选择的信息类目越多,所需的投入就越多。“今日头条”提供的个性化内容推荐,也可以归结于用户的订阅,这种订阅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阅读兴趣点,自动匹配新闻,其运作思路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活动。但是这种模式并非所有新闻媒体都能完全照搬照抄,媒体要契合受众需求,这是媒体生存的需求,但媒体又要有自我的新闻表达,包括对新闻重要与否的判断,这是媒体属性的需求,如果完全由机器来决定,媒体就不能称之为媒体了。

协同作战式。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各媒体终端协同报道重要新闻事件,是目前常见的报道状态,主要是将同一新闻主题,以不同或相同的方式呈现在报纸、网站、客户端,甚至媒体微信等,比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客户端等多个微信同时报道这一主题,由此形成覆盖多终端的报道强势。从媒体报道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来说,这种融合报道确实能够达到效果,也契合中央媒体融合目标要求。但是媒体融合报道是一种“劳动密集型”方式,是哪一个终端都无法独立有力“挥拳”的无奈。如果成为常态化报道方式,更需要分析受众,创新报道方式,实现“1+1>2”的传播效果。(文/赖小惠:宁波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