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底明确提出中国梦以来,中国梦的理念、中国梦的故事、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便成为国内外持续关注的重点话题。

2014年3月,英国最大的广告和传媒集团WWP公司在英国议会下议院发布了题为《中国梦的力量与潜力》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梦提出的时间虽短,但其吸引力却首次超过了美国梦。中国梦正逐步走进海外媒体、国际智库和普通民众的视野。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寻找他们的中国梦。随着越来越多梦想的实现,讲述中国梦的故事也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当地时间2014年6月15日,法国巴黎。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一战赴欧华工,巴黎华人在香榭丽舍大街游行集会,并在凯旋门下举行纪念仪式。海外华人心系祖国,缅怀先辈,为“中国梦、强国梦”加油呐喊,赢得了各国友人的尊重。供图/CFP

 《中国梦365个故事》让中国人的故事走出国门

2014年7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电视台共同打造的大型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首批50集在英国普罗派乐卫视播出。半年后,该系列第二批50集也完成译制,继续在普罗派乐卫视播出。普罗派乐卫视覆盖欧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万用户,首批节目的最高收视率一度达到0.8%,第二批的最高收视率则攀升到1.1%。

调查显示,大多数英国观众对这一节目的主题很感兴趣,表示从中了解到了现代中国百姓的生活故事和文化风情。当地影评专家认为,该节目通过每集3分钟的体量,展现居住在北京的各类社会“小人物”的生活,折射出蕴含在普通人心中的真善美和不懈追求。

随着该片播出,一批普罗派乐卫视合作媒体纷纷与其伦敦节目中心联系,要约加盟该片国际播出推广合作,部分媒体已安排了播出计划。该片也成为英国乃至欧洲观众了解中国、感受当下北京发展和百姓真实生活的窗口。

该片之所以获得广大外国观众的好评,离不开“平民化、原生态、纪实性、讲故事”的特色。它将镜头对准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用典型、真实的小故事表达道德理想,用亲切、美好的生活伦理诠释核心价值观,以真挚、朴实的情感与受众沟通,产生层层传播、逐步放大的涟漪效应。

截至2016年2月,该纪录片已经推出了277个故事。既有篮球明星马布里、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这样的文体界明星,也有修脚师、送奶工、快递员、磨刀工这些普通的基层工作者;既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有几岁的幼儿园孩子;既有单个的草根,也有怀揣共同梦想的群体。不同色彩、不同线条的故事脉络,恰恰描绘了中国梦的全景。

 《梦在中国》讲述外国人在中国的圆梦之旅

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外国人在中国》栏目策划推出的大型纪录片《梦在中国》在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梦在中国》首次以外国人的视角,表现在华外国人的追梦历程。它打破单一的叙事模式,运用线性结构,交叉讲述在华外国人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片中记录的35位外国友人,尽管当初来中国的原因千差万别,但都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来到中国的,他们最终都实现了最初的梦想。节目中,采访式的解说词成为全片的一个亮点,主人公用好故事展现了真性情与大梦想。他们的讲述,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包容,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变迁,也表达了异乡人在第二故乡中国筑梦、追梦的苦乐年华。

《梦在中国》表达了“中国梦同时也是世界的梦”的主题思想,引起海内外观众的热烈反响。

同时,还有不少人关注到海外华人华侨与中国梦的特殊关系。例如,2015年8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了《海外华人与中国梦》(中、英双语)一书。该书收录了包括著名学者谭中、旅法女画家朱新天在内的近20位华人华侨为实现他们的中国梦所做的努力。该书的主要编著者谭中表示,一直以来,一代又一代华人华侨在海外创业奋斗,他们心系祖国,自力更生,正是一个个中国梦的生动实践。该书指出:我们是借中国梦来谈我们自己,也是借我们自己来谈中国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谈心底深处的感受。

 活用海外话语方式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中国梦的故事已然成为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要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未来发展的故事。而如何讲好中国梦的故事,也有不少学问在里面,理清几个基本的概念,才能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

并非“好故事”就能产生好效果。经典故事《愚公移山》,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感动了无数人,这是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精粹所在,是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所在。这个故事的本意是想说,我不一定最聪明,但是只要认准目标、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但外国人听了之后常常产生疑问,愚公是不是很愚蠢,两座大山挡住了,为什么不搬家而是要花大力气搬山呢?这就是不同文化的解读。因此,我们在挖掘各类好故事的时候,要注意到文化的差异,不能认为只要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别人就会欣赏,就会理解。

并非“大故事”才能讲大道理。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当下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为中国梦的故事铺垫了浓厚的历史背景和广阔的地域背景。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讲故事时,已经习惯了宏大叙事,习惯了高屋建瓴。但在对外讲中国故事时,我们可能需要更多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情感的“小人物”“小细节”。正如《中国梦365个故事》所做的那样,真实的“小人物”的“小情结”,往往更能反映这个大时代的大变化,更能传递我们的大道理和大追求。

并非我的故事就得“我做主”。讲好中国梦的故事,当然需要梦的主人和参与者去主动讲述,但如果能让潜在的受众参与,合作讲故事,甚至请第三方来独立讲故事,或许能取得不一样的效果。2016年春节后,由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公司(LionTV)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庆典》在英国BBC2频道首播,由5名英国主持人,以直播类节目的形式,讲述发生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春节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引发了海外华人以及外国观众的共鸣。英国网友留言说:“打算明年在春节的时候去中国旅游,亲身体验一下。”如果能有更多的中国梦的故事从“我的故事”,变为“我们的故事”,乃至变为“他的故事”,中国梦的海外传播就真的入脑入心、落地生根了。

(孙敬鑫: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秦伟杰: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是中央党校2015年度重点课题《世界格局变动中的中国话语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