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电子书惊现“幽灵病毒” 交通违章短信携木马病毒

预警通报1:日前瑞星公司对外发布安全警报,瑞星公司率先截获一个名为“幽灵电子书”的最新恶性病毒。该病毒利用社会工程学原理,将自身伪装成电子书文档,一旦网民下载运行后,电脑就会中毒。病毒会盗取Windows系统密码、电脑中各类应用软件密码、WiFi密码、机密文档等关键信息,给普通网民和广大企业带来巨大安全风险。

专家介绍:此次截获的“幽灵电子书”病毒,一开始通过QQ群进行传播,病毒作者把将病毒伪装成CHM格式的电子书供QQ好友下载,据有极大的诱惑性和迷惑性。通过分析病毒代码,“幽灵电子书”主要的危害为窃取用户隐私。

网络安全专家提醒:请广大网民及企业用户,一定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要在网上随意下载文件,给系统安装正规专业的杀毒软件,在下载文件后先进行病毒扫描,确认安全后再进行其他操作,避免电脑中毒、隐私被盗。

预警通报2:木马病毒窃取资料后进行诈骗的现象开始抬头。据腾讯手机管家监测,一个携带木马病毒网址链接的交通违章类诈骗短信已经营销超过10万人。春节后很多车主收到带有自己姓名、车牌号的“违章提示短信”,然后就点击了短信中的网址,结果手机被安装了一个名为“违章查询”的App,再接着资金被盗。

网络安全专家提醒:当收到类似交通违章短信的时候,千万不要点击短信中的网址链接,这个链接会导致手机下载安装木马病毒,病毒可以窃取受害人短信中的账号、支付验证码等信息。

春节过后,电信网络诈骗迎来新一轮高峰,伪基站发送短信名目繁多

案例1:“校讯通”暗藏木马病毒。近日,事主王先生(化名)手机收到一条“学校”发来的孩子的体检报告短信,王先生点开链接后打不开内容,而是按提示下载了一个名为“ndkpn.com”的手机APP软件,他当时并未发现异常。次日中午,王先生收到银行交易短信,短信提示其银行卡有两笔资金消费,损失合计8000元。

警方介绍:不法分子使用手机点对点向事主发送短信,冒充“校讯通”、小孩学校班主任等以提供小孩成绩单或体检报告等为由,随后提供诈骗网银链接诱骗被害人点击,被害人点击进入后会自动在手机下载带有木马病毒的“APP”软件。犯罪分子再通过该木马APP盗取受害人银行卡后进行盗刷。

警方提醒:老师往往会直接将“校讯通”及孩子个人表现等内容发送到家长手机中。当接收到自称小孩学校尤其是“班主任”、“校讯通”发来短信并带有网页链接的,应提防钓鱼网站;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手机APP软件,并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如发现被骗,应马上拨打110电话报警,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案例2:近日,不少长沙市民收到短信:“您的手机银行于今日失效,请立即登陆我行网站重新补录验证,逾期银行卡作废处理。”长沙市民雍女士刚好办理了手机银行业务,加之没能仔细辨识,无意中点击了短信内的网站链接,结果眼睁睁地看着20万银行存款落入了诈骗分子的口袋。

警方介绍:这类短信一般都是通过“伪基站”发送,通过伪装成为银行客服电话,受害人一旦不慎点击链接进入虚假网站,经由骗子诱导而填写银行卡号、密码等关键个人信息,个人钱财将会暴露于骗子掌控中。

案例3:近日,山东潍坊的吴先生和王先生遭遇相似的问题:2月13日晚三点多,潍坊市民吴先生的妻子突然收到了一陌生短信称“自己的存折挂失了。”这个存折一直在自己手里,怎么被口头挂失了呢?吴先生赶紧去银行询问,才发现自己一共被转走了69495块钱,12万多的存款只剩5万多。无独有偶,潍坊临朐的王先生收到客户的转账,发现账上的钱不对劲。他说:“原先的数额还多,现在打到我卡上两千了,反而钱少了。”王先生赶紧去当地银行查询,发现钱被分11次转走,供丢失5800元钱。两受害人的存款银行均称系统无漏洞,是用户个人信息丢失所造成的损失。

专家介绍:电子账户的相关信息是如何被盗取的,最近那种累积积分的骗局就很普遍。例如收到伪基站发送的升级短信,点开短信中的链接,系统就会让手机用户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在提交的时候,信息就被窃取了。

编辑提醒:伪基站发送短信名目繁多,升级短信、积分查询、账单查询等都可以成为骗子的钓鱼入口。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捷的同时,用户也要时时提高警惕。近年来,银行客服、电信客服电话成为犯罪分子进行诈骗的首选号码。当接到所谓客服电话发来的短信、微信通知时,其中的链接往往种植用以盗窃受害人个人重要信息的木马病毒,一旦点击,病毒立刻植入手机,损失往往不可挽回。

开学季电信诈骗新方式:孩子受伤急需钱

新学期伊始,骗子也开始了量身定制,针对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电信诈骗及木马病毒频频出现在手机中。

事主李阿姨(化名)接到来电号码为186××××1252的人打来电话,对方自称是其小孩的学校班主任老师,称其小孩在学校玩耍时受伤,正在医院进行急救,请其尽快向账户名为“罗飞”的指定银行账户汇入手术费。事主信以为真,随即前往银行柜员机转账1万元。广州警方反电信诈骗中心接报后,迅速启动诈骗资金快速拦截机制,最终成功为事主全额拦截1万元涉案资金。

警方介绍:在电话诈骗中,许多不法分子会冒充学校校长、老师或医院工作人员致电学生家长,谎称其小孩在学校玩耍时受伤送医院急救,急需支付手术费,让家长尽快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此外,也有部分嫌疑人冒充财政局、卫生局谎称发放“生育补贴”,诱骗事主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的。

警方提醒:接到有人称子女受伤需接受治疗,或以各种借口要求家长向指定银行账户汇款的电话,基本可判定为诈骗电话。如有疑惑,家长应向学校、医院和亲友多方核实,切勿轻易向陌生人账户汇款转账。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