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区拥有龙河、邻封等优质果蔬生产基地,为了拓宽长寿区特色“名优”农产品销售渠道、创新传统销售形式,长寿区多措并举,全力打造“保合农场”等重庆农村电商品牌,“互联网+”农村电商正蓬勃发展。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做好农产品特色定位。长寿区已把“互联网+”电子商务提升到区委区政府的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前瞻性规划,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提升流量及营业额、公信力、激励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吸引有实力、有能力的电商企业参与,支持农村电商深入优质果蔬生产基地,建立龙河、邻封等“互联网+”电子商务重点镇,保合村等电子商务重点村,大力打造“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是协调部门支持,规范微商运营模式。“互联网+”农村电商涉及到农业、商业、通信、物流、金融、邮政等多个领域,在发展初期,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支持、扶持才能开启运营,长寿区保合村瞄准农村电商商机及前景,快速协调区农委、区商务局、电信公司、农商行、邮政局等多部门,建立了村有机果蔬生产标准,规范微商运营模式,创建了“保合农场”等微商品牌。
三是搭建外宣推广平台,着力打造“品牌效应”。为了拓宽“保合农场”等长寿本地微商品牌的辐射面、影响力、知晓度,长寿区积极搭建外宣推广平台,通过成立联合社,组织“网农对接”“农品联盟”等活动,改善微商营销经营渠道,开展“农场体验”“休闲品味”“试吃开摘”等多种体验式活动吸引网民参与,并结合长寿新闻网、长寿微发布、政府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等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推广,着力打造“保合农场”等微商品牌,铺开市场,凝聚品牌效应。
四是健全一体化服务体系,助农民增收致富。长寿“互联网+”农村电商,不仅要全面推销长寿本地“名优”特产,而且还要壮大农村第三产业,建立健全一体化服务体系,定位产品和服务。“保合农场”正式上线运营首月即实现月订单量1000余单,月销售额3万余元,农民通过电商销售果蔬比以往渠道增收50%以上。随着网销农产品种类进一步增多,顾客圈进一步扩大,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保合农场”运营规模将在短期内迅速扩大,服务长寿本地“三农”,助农民增收致富。(重庆网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