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一天,结束了一年的工作,“北漂”青年李文直奔高铁站,开启了自己的春节返乡之旅。从求学到工作,如今已经是一名媒体人的李文,对这样的春节迁徙习以为常,但又感受着它一年年的变化。

 “互联网+春运”让回家变得轻而易举

两分钟在自动取票机完成取票,坐在车上的那一刻,李文心里终于踏实了。4小时后,他就能回到家。

回想十几年前初到北京求学时,为了抢到一张过年回家的火车票,他半夜就要和同学搬着小板凳在火车站售票窗口彻夜排队,乘客间剑拔弩张的场面更是见多了。

如今,与李文一样,很多人都在享受着互联网购票带来的便利。铁路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售出的2亿多张火车票中,有六成来自网络售票。也就是说,每5个回家过年的人中,就有3个人已经坐上了“互联网+春运”的快车,比上一年增长了10%以上。而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更是成为重要的购买终端,让人们告别了熬夜排队抢票的尴尬。

除了飞机、火车、大巴等传统回家方式,李文的很多年轻同事还选择了更为新潮的方式——跨城顺风车。他们只要下载一个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或百度拼车等出行O2O软件,上传自己的起点和目的地,分分钟就能找到一起回家的小伙伴。几个人一起拼车,既省了钱,又交了新朋友。

今年春节,顺风车有多火,还是让数据来说话。单是在春运返乡期间,滴滴跨城顺风车就累计送了81万人回家过年,相当于在铁路既定运力的基础上,额外增开358列18节绿皮车或1133列8节动车组。

 “互联网+年货”让过年变得安全放心

先于李文到家的,是他预先为父母网购的各式年货。新衣服、生鲜蔬果、坚果蜜饯、各地特产……年前,李文妈妈收快递收得不亦乐乎,就连一向对儿子要求严格的爸爸都表扬他,在网上买的东西质量好、品种丰富,最重要的是价格比商店还实惠。

李文其实已经记不清自己第一次网上购物是什么时候了,从过去的战战兢兢生怕上当,到现在不假思索地果断下单,是“7天无理由退换货”“网购维权”等一系列保护消费者的措施让他对网购越来越安心。

在过去的一年,两个数据让李文印象深刻:16.2万亿元,是2015年全年电子商务的规模,相当于当年近1/4的GDP;912亿,是天猫“双十一”一天的销售额,实现了史无前例的交易额。

终于盼到了除夕夜,从没进过厨房的李文向家人夸下海口,要为大家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原来,他通过手机App请来了一位五星大厨。下午5点钟,大厨张先生准时上门,进入厨房一顿忙活,2个小时后,一桌汇聚南北风味的年夜饭就热腾腾地上桌了,有妈妈喜欢的川菜,爸爸喜欢的粤菜,让家人赞不绝口。

为何这位大厨会如此了解家人的口味?原来在预订时,App就已提供了一些选项,李文根据他对家人的了解,预先设定了一些条件,大厨张先生就为他们一家“量身打造”了一桌菜肴,既能满足所有人的心理需求,又不失惊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