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文化产业领域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无论是发展区域、主要业态、产业方向都在忙着“转型”,甚至一些传统产业者也纷纷踏入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一种新风尚。

  区域:发力点转移更“成熟”

  如今,提到较具发力点与活跃度的文化产业发展区,非长春高新、净月高新两个开发区莫属。以高新开发区为例,拥有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内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称号,还有林田远达集团、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长春动漫和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等园区的“百花齐放”。“以产业升级、转型带动城市边缘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成了长春文化产业因势利导的有效举措。”吉林省“互联网+”产业联合会执行会长、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建华总结说。

  业态:时代促新兴产业占位

  宇平工艺、紫玉木兰绣鞋、古尘木艺……这些传统文化产业业态,曾在我市产业起步之初成为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变革的不仅仅是产业人的思路,还有业态的转型升级。如今,长春的产业主力军已经从“传统强项”的民间艺术、演艺娱乐,逐渐向数字内容、动漫游戏、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升级。“‘文化产业覆盖全行业’,这是长春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的概念,如今回头来看,都已成为现实。”让赵建华发出如此感慨的正是长春市文化产业从自我发展向其它行业领域拓展与延伸的现实。在他看来,长春文化产业发展的十余年间,不断在为其它产业注入文化因素,从而带动其它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在冬季农博会上,成功引入书画家、收藏家等以多种文化业态,与农业搭建的平台打出“组合拳”;文化产业联合会的品牌促进会以智囊团的身份成功促成一汽集团获得国家汽车行业成就奖“华谱奖”。

  融合:“筑巢引凤”成关键

  长电集团打造朗天国际文化综合体,这似乎成为长春传统行业领军者向文化产业领域转型和渗透的又一例证。“这些实体经济进入到文化产业领域当中来,不但壮大了我市文化产业规模,而且也说明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已经形成。”赵建华告诉记者,长春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全新“洗牌”之势,但重中之重仍然是人才。

  据记者了解,多年来,我市相继举办了80余期文化产业人才培训班,受益产业人达8000余人;通过举办150余期的沙龙、讲座、论坛,令文化产业人才有机会接受新鲜理念,提升了人才的素质。实现人才规划“普及”的同时,我市还通过“筑巢引凤”的方式整合了大批文化产业人才投入实际发展中。资本运作专家、中国恒天集团总经济师闵志东,赛伯乐基金总经理栗丰,中国动漫集团总经济师胡月明……这些专家均成为长春文化产业进程中的“外脑”。“过去讲人才落地,在‘互联网+’时代,即便是远隔千里,专家型人才足不出户就能为一座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把脉、献策,为我所用。”赵建华说。(记者 毕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