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卖部关门了,一条微信卖出近万斤苹果,网购年货成消费新风……电商下乡,在悄然改变着乡村买卖,也在改变着乡村原有商业业态以及老百姓的消费习惯。然而,电商下乡不仅要工业品下乡,更要农产品进城,“第一公里”虽已打通,但“最后一公里”仍需解决。春节期间,本报多路记者回乡过年,以所见所感向读者展示了在“互联网+”大潮中的乡村嬗变。

 【关键词:买】

 表嫂的小卖店关门了

记者的表哥家在鲁中一个小镇,表嫂就开了一家小卖店,前几年生意不错,供着两个孩子上学,还买了新楼房。今年春节走亲戚,却发现小卖店关了门。“干不下去了。”表哥说,“现在‘淘宝’下乡很红火,有的小商店转型快,上了网络和电脑,帮助村民网购。你嫂子一点电脑也不会,是跟不上形势了。再加上大型连锁超市也在镇上开店,咱这小商店更没有市场了。”

如今,农村商业生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也随之而变。农村大集和小商店最先受到冲击。即便是家电等大物件,网购也成为众多农村老百姓的选择。“原来买家电得一趟趟跑城里,最犯愁。现在,村里有了电商服务点,从网上买电器,价格不贵,还能送货上门。”二舅说。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安徽的一个小乡村。

腊月二十五,记者回到老家巢湖市柘皋镇。以销售年货为主的商人小王向记者抱怨,今年销量下滑近一半。

恰在此时,一家知名电商公司的送货卡车驶过。在距柘皋镇8公里的枣树岗村,60岁的农民施综诲网上下单,购买了洗衣机、空调等一整套家电。

22岁的农民工施平均,这几年返乡都会在网上下好单,备齐年货。“送货挺快,三四天货就到了,而且网上东西多,能买到许多镇上没有的东西。”

记者在巢湖市城区看到,大街上已经出现了好几家电商服务站,为年关网购年货的农民服务。一家电商服务站的职工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接单200多件,而且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关键词:卖】

 一条微信卖出八千斤苹果

“过年好,来给您全家拜年了,多谢你能买我家的苹果,解了俺家的难。”初四,家住茌平县华府小区的“阿杰杰”迎来了几天前在微信中认识的“新亲戚”——白小妹。这已经是白小妹拜访的第5家新亲戚了。

就在过年前几天,一封求助信在不少茌平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中传播开来:“我是茌平县白家小妹白文君,三年前嫁到栖霞市山区,现家中有一万斤苹果待销售!向娘家人求助!感谢能购买我家苹果的茌平老乡们,谢谢了。”

原来,白文君的公公承包了7亩苹果园,好容易盼到11月摘果期,一过秤比去年多收了近3000斤。谁知守着甜润清脆的苹果,却没有客商收购。一打听才知道今年苹果市场行情逆转,销路差,把两位老人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看到老人又焦虑又憔悴的样子,我特别心疼,这一年难道就这样白忙活了吗?”面对困难,白文君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娘家人”。

“咱茌平闺女在外有难了,能帮一把咱就帮一把。”

“她家苹果我已经吃到了,确实好吃,更重要的是绿色无公害,吃着放心。”

一时间,这条微信“刷爆”了茌平朋友圈,“白小妹家的苹果”迎来“爱心抢购热”。短短一个星期,“爱心苹果”就卖出去8000多斤。

“掌上茌平”的“掌门”李承哲说,他们一年要接十几单类似的求助,都是因为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农产品滞压,并非完全是市场饱和,只要有好产品,好渠道,就没有滞销。

【关键词:送】

农村电商配送短板亟待补齐

年初五,在阵阵鞭炮声中,与记者面对面谈起春节前初次网购年货的经历,高唐县梁村镇臧庄村村民徐爱英意犹未尽。“俺学历低,买农资根本看不出好孬来,要想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就更费劲了。现在好多了,键盘一敲,俺需要的化肥、良种等农资产品,全部都能网购解决。”

“如今农村许多中老年人都可以轻松网购了,可问题就是物流配送还不太到位,很多快递公司的配送终点仅仅只能到乡镇。”梁村镇党委书记孔宪友告诉记者。

“无论是电商还是快递公司,都以企业为主。”聊城市快递协会秘书长孙圆垒认为,尽管农村消费者有需求,但店家认为没有必要,快递企业的业务也就未能继续延伸,这就形成了物流配送环节上“最后一公里”的壁垒。

据记者了解,中国邮政依托在农村的网络优势,既可以将农民网购的产品送货上门,又能将优质农产品运往全市各个销售网点。但从农村网购的发展趋势看,只靠邮政一家,难以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如何让各家快递企业的触角伸向农村,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经营主体协同作战,共享农村电商发展的蛋糕,亟待破题。(采写:彭辉 鲍青 王兆锋 孙亚飞)